徐麗艷 趙堅毅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 北京 102488)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教學領域也開始進行了改革。互聯網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不僅體現為傳統意義上的教室可以上網隨時查閱資料,可以采取多媒體教學等,更是體現在教學模式的改變上。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互聯網應用對于教學模式的改造。
混合式教學模式指的是線上線下兩種教學模式的混合應用,共同完成同一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將課時在線上和線下兩種模式上進行分配,充分利用兩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實現優勢互補。混合式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教育資源,更好的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網絡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碎片時間,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且線上教育方式靈活,線上資源更加豐富,可選擇性大,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求;但是線上教育卻無法取代課堂教育中師生的互動性及對學生們社交性的需求,課堂教育中可以充分的鍛煉學生應對困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線上和線下教育的融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更好的實現教育的目的。教師通過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更合理的利用稀缺的課堂時長,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混合式教學模式特點重在混合,其具體包括教學資源混合、教學方式混合、教學環境的混合、考核方式的混合機教學管理的混合。其中,教學資源的混合主要指具體的教學內容是由線上平臺已有的教育資源(MOOC)或者教師自己在校內平臺錄制的教學內容(SPOC)與課堂教學內容的混合,線上線下的內容是整體的而不是各自分離的;教學方式的混合是指學生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分散學習和集中學習相混合;教學環境的混合指虛擬的網絡教學環境與實際的課堂環境的混合,學生需要適應兩種不同的教學環境,并實現主動性學習和被動接受性學習;考核方式的混合則是指教師需要對兩種教學方式分別進行考核,對線上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結果和課堂學習的過程和結果要相結合,最后作為一個整體來完成對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程的考核。教學管理的考核是指教學管理部門對于混合式教學改革的課程也需要對線上線下的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價,對混合式教學課程形成公正反饋,以便推進混合式教學的良性發展。
混合式教學是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配合完成同一門課程的教學。一般來說,為了充分利用線上的優勢,節約線下的授課課時,需要將背景性、淺顯的知識內容作為線上授課內容,這樣可以通過線上授課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教師更可以通過在大學慕課、智慧樹等公共平臺進行相關課程的搜索,將國家精品課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足不出戶就學到最前沿的知識;對于課程內容理解難度較大,尤其是有些需要通過線下板書結合老師的細致講解,甚至現場練習才能夠完成的內容,則最好放到線下來進行。線下授課的優勢在于可以實現實時互動,并在互動中激發學生思考產生新的問題并有效解決。雖然線上教育也可以實現互動,但是和傳統的面對面互動交流相比,線上的交流有些冷冰冰,師生之間的感情也無法得到升華。
簡單的線下教學經過多年的摸索,基本上都已經有了成型的考核體系,一般來說由平時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共同構成,教師只需要根據課程的實際運行情況來對二者的比例進行分配即可。對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而言,則需要重新進行課程考核的設計。
對于線上課程的考核來說,也應該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考核。對于學習過程的考核,可以借助于學習平臺所內置的功能實現,無論是大學慕課還是智慧樹等學習平臺,都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統計,并形成報告,從而可以詳細的了解每個同學對某段課程的視頻是否學習,學習時長是多久,對于預留的作業是否完成上交,布置的討論是否參與等等都可以在平臺上找到相應的數據。雖然數據是客觀的,但是學生是真正進行了學習還是在播放視頻的同時進行其他非相關事情卻無法得知,這就導致數據未必能真實可靠的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為了彌補過程考核的缺點,需要進行期末的卷面考核。以當前的情況來看,對于線上學習的內容通過線上考核不是很現實,而將其同課堂教學的內容結合在一起通過卷面考試方式進行考核更為恰當。一般來說,應該按照線上線下授課內容的占比來安排考試內容占比,線上學習內容線下考核一方面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形成一種強有力的約束;另一方面學習過的內容也確實需要進行檢驗。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線上線下兩種教學方式的混合,所以學時應該也是由線上和線下的學時加總構成的。但由于線上學習的特性,不可能參照線下教學進行學時考核,比如,線下45分鐘1 學時,而線上如果也是同樣按照1 學時45 分鐘進行考核,不僅對學生的健康不利,45 分鐘面對著電腦或手機來進行學習,更容易形成視覺疲勞,無法保證在45 分鐘的課時內百分百集中注意力,注意力的分散反而導致學習效率的下降,學習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線上每課時的時長要求要短于線下教學,一般來說,15-25 分鐘的課時時長是比較好的,所以如何在短時間提取課程內容的精華進行講授也是對教師的提出的一個高要求。線上教學沒有課堂的偶發因素干擾,所以也能保證短時間授課有效性。
線上課程除了對每課時的時長需要進行設計和安排,還需要對線上授課的總課時進行設計,線上課時總時長太長,學生對于課程的關注度容易下降,且對課程也容易缺乏整體性認識;線上課時時長過短又達不到混合式教育改革的目的。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得不到體現和提高。所以合理設計總的線上課時時長也至關重要。一般來說,線上課時時長占總授課時長在三分之一左右是比較恰當的。且在混合式模式采取的最初階段,應該適當延長總學時,也就是說混合式學時要大于純課堂教學的學時,以應對可能會有的偶發性情況。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重點除了設計,更為重要也是更為困難的一點就是具體的實施。對于線上學習,教師不應完全交給學生自由處理,而是要進行引導和指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并將線上學習的內容拿到線下適當組織進行討論,以便檢驗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線上內容不是預習,而是實實在在的課程內容,和線下的內容形成前后相繼的完整課程體系,所以需要線上線下無縫鏈接。線上的學習很多都是事先錄制好的教學內容,所以是固定的,線下則需要具備靈活性,保證能夠與線上課程形成良好的銜接。
(1)教學管理部門的支持混合式教學不是只有授課教師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授課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完成自己課程內容的設計,習題的發布、學生學習的指導和監督、課程的考核等。但混合式教學作為教學需要得到學習管理部門的支撐才能實現整個的教學改革。首先,教學管理部門需要對教師混合式教學方式進行制度上的認可;其次,要對教師所進行的教學模式的改進進行定期的檢查和評估。防止有個別的教師把線上授課當做一種清閑的工作,把網上的課程資料發給學生后就置之不理,不進行指導,更不對學生是否學習進行跟蹤,這樣就偏離了混合式教學的目標。所以,混合教學是比單一的教學方式更復雜,需要教師付出更多努力的一種教學方式,為了保證這種教學方式的有效進行,做到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學管理部分的支持和評價就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這也意味著教學管理部門也要思考新的對某門課程的考核與評價。
(2)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評價。為了讓實施混合式改革的課程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學管理部門需要對課程進行評價,將評價反饋給授課教師,教師根據反饋進行下一輪教學的調整,從而提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效果,讓混合式教學改革形成良性循環。對混合式教學的評價的主體不應該僅僅包括選課的學生。還需要包括同行及主管部門的領導,多主體對課程線上線下部分進行評估。在評價過程中,比較困難的是對線上內容的評估。評價指標應該包括定量化和定性化兩部分,以保證評估的客觀性、公正性和科學性。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問責,而是為了提升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滿意度,打造一流的課程。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未來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但是也容易在改革過程中陷入一些誤區。
首先,線上教學不是簡單的將課堂教學搬到網上進行。有些人理解,線上教育就是將課堂搬到網上進行,所以按照課堂教學一板一眼的進行課程的錄制,對于課時也完全按照課堂教學來進行,這就失去了混合式教學應有的優勢;混合式教學正是為了節約課時,將簡單性、背景性、資料性的內容通過錄制簡短的視頻,并給學生布置一些自主性完成的作業,從而引導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主性。
其次,線上教學不是教師的完全解放。由于網絡平臺上有很多優秀的教育資源,有些是國家的精品課程,所以很多教師會選擇將現成的課程推送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種做法本身沒有問題,也是教育資源的更優配置,但是這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在學生線上學習的時候更輕松。恰恰相反,由于教師需要對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進行隨時的監督掌控以及考核,反而要花費比課堂教學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對教學情況進行把控。
最后,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用于混合式教學模式。雖然混合式教學是現代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有效應用,但也不意味著該模式適合所有的教學課程,體育及繪畫類需要現場指導和練習的課程來說,線上教學能夠起到的作用就比較微小,雖然也可以將一些理論在線上進行,但是畢竟占比小,所以和其他課程相比,混合式教學不像其他課程那樣表現出極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