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掌指骨骨折是全身骨折中比較常見的骨折類型,也是手部最常見的骨折,掌指關節與腕掌關節,指間關節關系密切,參與其構成,因其結構復雜,骨折后,如沒有有效治療及護理,極可能出現關節僵硬,肌腱粘連以及畸形愈合,給患者生活造成較大影響[1]。傳統手法復位治療不能達到解剖復位,而且固定不牢,影響關節早期的活動、鍛煉,治療效果不佳;克氏針固定具有局限性,較易發生退針現象;而微型鋼板內固定手術因手術中剝離多,損傷大,手術后周圍軟組織容易出現粘連現象,而且還需第二次手術取鋼板,效果不理想[2]。本院對2016 年9 月~2018 年8 月間收治的55 例掌指骨骨折患者應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術,術前、術后應用康復護理干預,取得較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將微型外固定架手術及圍手術期康復訓練措施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 年9 月~2018 年8 月間收治的應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術治療的掌指骨骨折患者55 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5 例,女20 例;年齡19~67 歲,平均年齡(37.14±9.96)歲;掌骨骨折33 例,指骨骨折22 例;骨折類型包括粉碎性骨折、斜形骨折及橫行骨折;開放性骨折39 例,合并肌腱損傷30 例,閉合性骨折16 例。
1.2 手術方法 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入手術室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應用氣壓止血帶,后行手術治療,指骨骨折患者,應用側正中縱形切口,掌骨骨折患者采用伸肌腱旁側縱形切口。閉合性骨折應用C 臂透視機復位、固定,選擇合適的克氏針內固定后,手指于功能位,安裝外固定架,開放性骨折應先行清創術,肌腱吻合術,而后選擇合適的克氏針固定,安裝外固定架。2 周之內進行復查X 線片,根據情況調整固定夾在連接桿的位置以及固定夾和固定針的夾角,以保證骨折的對位對線良好。針孔應碘伏消毒,更換敷料,2 次/周。
1.3 康復護理措施
1.3.1 術前康復措施 協助患者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向患者介紹手術方法,注意事項,手術效果及配合,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對治療有信心,加強營養,保證睡眠,遵醫囑合理應用抗生素。
1.3.2 術后康復措施
1.3.2.1 心理指導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康復訓練計劃及內容,著重講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及時解答患者家屬的提問,穩定患者情緒,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進行功能鍛煉。
1.3.2.2 病情觀察 手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以及血液循環情況,監測血壓、脈搏、體溫。重點對患肢末端皮膚的顏色、溫度、腫脹、毛細血管充盈情況進行觀察,如皮溫降低,顏色蒼白或發紫表明存在血循環障礙,應及時告之醫生進行處理,患肢適當墊高,減輕腫脹。注意石膏的位置,松緊度。
1.3.2.3 康復計劃及指導 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符合患者實際情況的具體的康復訓練計劃,計劃原則為循序漸進,主動鍛煉結合被動鍛煉,應該以主動練習為主,如出現關節僵硬,肌肉無神經支配時進行被動練習,可輔助理療、按摩。只有進行功能鍛煉才能使患者恢復手及腕的功能。
1.3.2.4 掌指骨骨折的康復訓練 術后3 d 左右患肢即進行鍛煉。應用健側手輔助患手做手背伸、掌屈、尺偏、橈偏的活動,疼痛消失以后進行主動活動,可做腕部活動。7 d 后可逐漸加大活動力度、幅度。待去除外固定后緩慢地行屈伸活動。
1.3.2.5 肌腱損傷的康復訓練 肌腱吻合手術后的康復訓練直接關系到手部功能的恢復。手術后1~2 d 即進行康復訓練,可做手指的被動屈伸鍛煉,注意活動范圍,此時患者局部疼痛,腫脹較明顯,常不敢活動,應向患者講明活動的重要性。手指活動范圍5~10°以內,10 min/次,3 次/d,同時患者可進行主動活動手指,活動范圍由小到大,也可應用皮球、分指板等輔具鍛煉。手術后第3 周進行日常活動的訓練,術后4~6 周可分別進行指深、指淺屈肌腱的運動。以恢復掌指關節、指間關節功能。外固定去除后,患指進行主動及被動訓練,逐步恢復手指的功能,包括手指的靈活性、協調性,可應用輔具進行練習,直至手指功能恢復正常。手術后12 周,應用握力器,不同握法、不同握力進行鍛煉,恢復患者工作的能力。在對手指進行練習的同時,對上臂、前臂肌肉也應實施鍛煉,前臂肌肉進行等長運動,石膏拆除后,開展主動鍛煉及被動鍛煉等[4,5]。
1.3.2.6 對掌指關節以及指間關節的康復訓練 用手用力握杯及球等物體,交替握拳,伸直手指,鍛煉手部肌肉。用手指彈球,下棋,鍛煉手指協調,訓練對指功能,用拇指與其余四指對指,捍拿撲克牌等物品。用手指夾筆、夾本、夾紙訓練手指內收功能。當患指功能恢復到一定階段時,可用游戲進行功能訓練:如用筷子夾豆、繪畫、寫字,用粘土捏動物等以增加患者興趣,逐步提高患指的屈伸、內收、外展功能以及手指功能的協調性[6,7]。
1.3.2.7 生活方式康復指導 囑患者進食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清淡飲食,多進食富含高維生素的蔬菜、水果,高纖維素飲食,保證飲水量,防止便秘。每日適當活動,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如有疼痛可通過看視頻、聽音樂、聊天以轉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時口服止疼劑。同時保持心情舒暢,可做喜歡的事,以利病情恢復。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術后隨訪6~10 個月,①應用美國手外科協會總主動活動度(total action movement,TAM)系統評定患指功能,分為優、良、可、差,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3]。②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手指活動障礙、針孔滲出。
2.1 患指功能情況 術后隨訪6~10 個月,55 例患者的患指功能:優37 例,良13 例,可3 例,差2 例,優良率為90.9%。
2.2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術后隨訪6~10 個月,55 例患者中出現3 例不良反應,包括手指活動障礙2 例,針孔滲出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5%。
手是人體活動最多的部位,需完成許多精細的活動,手部的肌肉、神經、血管等結構非常復雜,掌指骨骨折后能否合理地治療及康復鍛煉直接關系到手部功能能否完全恢復。掌指骨骨折治療上要求解剖復位,固定牢靠,不經關節的內固定,早期進行功能練習等[8,9]。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具有操作方便,不需二次手術拆除,固定穩妥,能實現早期功能鍛煉的優勢,實施微型外固定架固定術,操作中注意減少對患者損傷部位再次損傷,以利于患者能早期進行功能練習[10,11]。
臨床上應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術治療掌指骨骨折,應對患者進行心理康復指導,穩定患者情緒,以配合早期功能鍛煉[12,13];對患者實施術前、術后康復訓練,有利于手部功能的早日康復,使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狀態,康復訓練是掌指骨骨折應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術后手部功能能否完全恢復正常的關鍵因素[14],臨床上應予以重視。
本次研究探討掌指骨骨折應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術治療及給予圍手術期康復護理的效果,選取55 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均應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術治療,并給予圍手術期康復護理干預。術后隨訪6~10 個月,55 例患者的患指功能:優37 例,良13 例,可3 例,差2 例,優良率為90.9%;55 例患者共出現3 例不良反應,包括手指活動障礙2 例,針孔滲出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5%。
綜上所述,對掌指骨骨折的患者應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術治療,術前術后應用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利于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