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雪
(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吉林·四平 136000)
“聽、說、讀、寫、譯”是衡量外語學習者水平的五個維度,而翻譯恰恰是外語專業學生“媒介作用”的最高體現。就學生的學習過程而言,首先,翻譯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對學過的單詞、詞組和句法結構的記憶,減少學生的提取時間,更熟練地使用西語;其次,翻譯練習可以讓學生更明顯地感覺到漢西語言在語法上的差異,并在翻譯過程中逐漸養成西語思維;最后,西語翻譯在專四、專八考試中都占有相當的比例,通過翻譯練習提高學生應試能力,增加專業證書過級率,對其就業有直接、現實的幫助。對教師來說,翻譯練習及其偏誤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獲悉學生的掌握狀況,以便準確、靈敏地調整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糾正偏誤,真正做到“教學相長”。通過對所有年級的翻譯練習、考試卷面的分析,我們發現,一些翻譯中出現的偏誤甚至貫穿了學生西語學習過程的始終。在基礎階段產生,在高年級階段仍然會重復出現,呈現出“基礎性、集中性、反復性”的特點。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基礎階段的翻譯偏誤,弄清楚學生產生偏誤的原因,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從而從源頭上糾正學生的翻譯偏誤,切實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
本文偏誤分析的語料來自于吉林師范大學西班牙語專業學生基礎階段的漢譯西翻譯作業樣本,我們從語法角度將偏誤進行匯總分類,并展示相關案例:
(1)拼寫錯誤:我們很忙,但是很快樂。Estamos muy ocupatos, pero contentos.(ocupados 誤寫為ocupatos)
(2)標點符號、重音符號使用錯誤:勞駕,誰能告訴我,我的酒店的名字? Por favor, quien puede decirme el nombre de mi hotel?(quién 漏寫重音符號)
(3)大小寫錯誤:我是西班牙人。Yo soy Espa ol.(Espa ol不應大寫)
(4)陰陽性搭配錯誤:有個智利朋友叫安娜。Tiene una amigo que se llama Ana. (amigo 應改為amiga)
(5)單復數不一致:你要是覺得這幾雙襪子貴,我建議你買那些。Si crees que estos par de calcetines son caros, te recomiendo comprar esos.(par 應改為pares)
(6)冠詞使用錯誤:客人們11 點到了那家餐館。Invitados llegan al restaurante a las once.(invitados 前應添加定冠詞Los)
(7)前置詞使用錯誤:我晚上有一節課。Yo tengo una clase de la noche.(de 應改為por)
(8)代詞運用錯誤:“要打掃房間,我們需要抹布和掃帚。誰有?”
“Susana 有。她馬上會拿來。”
-Tenemos que limpiar la habitación y necesitamos trapos y escobas. Quién los tiene?
-Susana tiene. Va a traer ahora mismo.(應添加代詞los,改為Susana los tiene. Va a taerlos ahora mismo.)
(9)語序錯誤:我有好幾位拉丁美洲的學生。Yo tengo varios latinoamericanos estudiantes.(latinoamericanos estudiantes 應改為estudiantes latinoamericanos)
(10)動詞時態、式的錯誤:“你能告訴我書名嗎”
“都在這張紙上。你看。”
- Puedes decirme los títulos de estos libros?
-Todos están en este papel. Los miras.(應將陳述式現在時Los miras 改為命令式Míralos)
在西語學習的不同階段,學生常見的錯誤也不盡相同,呈現出一定的階段性和層次性特征。通過對上述的錯誤類型歸納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基礎階段學生在翻譯練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多來自于母語和英語的負面干擾:
“母語遷移”是二語習得中一個常見的現象,它是指學習者在學習外語時,母語的語言規則和表達習慣會被應用到第二語言中的現象。遷移有正負之分,正遷移對學習新知識有促進作用,負遷移對學習起阻礙作用。母語的負遷移在基礎階段的學生身上體現得相當明顯:初學者容易將翻譯過程當成機械的搬運, 過分依賴字面,不敢變動語序、詞數和結構,使得翻譯出來的句子不符合西語的語法規則和表達習慣。在漢語中同一句話里有些詞重復出現并不顯得冗余,而西語表達中比較忌諱在較短語篇中多次重復使用某個詞或詞組。因此為了更準確、通順地傳達原意,有時需要調整詞量、詞性。例如,“我們去圖書館。明天我們學習新課,要準備一下。”當中的“我們”在西語中不必將“Nosotros”在兩個句子中全部翻譯出來,西語中的變位動詞就可以體現人稱,“Nosotros”在翻譯中省略即可。
受漢語思維的影響,基礎階段的學生在面對中文釋義相同或相近的西語單詞的選擇上存在一定的困難,他們只是把漢語詞匯做了簡單、孤立的詞對詞的翻譯,而沒有考慮句子的特定語境。例如,“Juan 的一家住在秘魯的利馬”這個句子中的“家”指的是家庭或者家庭成員,正確的翻譯應該是“La familia de Juan vive en Lima, Perú.”而詞匯表中有兩個相近的“家”的中文釋義:“casa”指“家,房子”,“familia”指“家庭”。有些同學在詞匯的選擇上就機械地搬運了“家”這個字眼,錯選了“casa”,導致誤譯。
由于高校西班牙語專業的學生都已經有10 余年的英語學習經歷,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而且比起漢語,英語和西語在形式上更為相近。所以在翻譯過程中,英語的負遷移現象也頗為明顯。
英語中的形容詞沒有陰陽性、單復數的變化,而西語中的形容詞既有“性”的變化又有“數”的變化,必須與所修飾的名詞保持“性數一致”。而受英語思維影響,基礎階段學生不適應這一規則,容易出現形容詞與名詞“性數不一致”的現象。例如將“我們的大學”錯譯為nuestro universidad(應改為nuestra universidad)。另外,西語形容詞的位置也與英語不同,英語中的形容詞修飾名詞時通常置于名詞之前,而西語中的形容詞一般置于被修飾語的后面。西語初學者常常按照英語習慣將形容詞前置,例如將“拉丁美洲的學生”誤譯為latinoamericanos estudiantes(應改為estudiantes latinoamericanos)。
和英語不同,西語中表示星期、月份和國籍的名詞不大寫。受英語思維影響,學生常常出現這方面的錯誤,例如,Carmen es Cubana.(Cubana 應改為cubana)。在語言學上,西班牙語被劃分為“屈折語”,屈折語中的詞通過豐富的詞形變化來表示語態、時態、人稱、數等語法意義,動詞詞尾的屈折變化被稱為動詞變位。西語動詞變位分為規則動詞變化和不規則動詞變化,對于初學西語的同學識記起來有較大的難度。在學生作業中出現的Las clases comenzan a las ocho en punto por la ma ana這個句子中,comenzar 就是一個不規則變位動詞,變位時要將e 變為ie,所以句中的comenzan 應改為comienzan。
在應對母語負遷移上,我們可以在兩門語言的對比上多下功夫,在翻譯過程中除了給學生講解西語的語法知識外,也為學生介紹現代漢語的語法知識,讓學生對兩門語言都有著較為深刻的理性認知,更明顯地感受到兩者的聯系和區別,培養學生西語思維的同時,讓學生對語法更加敏感。
西語和英語雖然不屬于同一個語系,但有很多相似之處。對學生而言,學習兩種相似的語言就像一把雙刃劍,使用得當,大有裨益,比如英語中科技、教育、醫學等領域涉及大量拉丁詞匯,跟西語的同類詞匯同源,可以減輕記憶負擔;但是用不好,就會出現混淆和干擾。所以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兩者之間的差異和聯系,通過對比教學法,將易錯的語法點進行重點講解和辨析,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減少語言的負遷移、利用正遷移,夯實學生的語言基本功。
另外,我們應該要求學生在完成翻譯練習后進行自查,幫助學生養成自我訂正的好習慣。我們應鼓勵學生不要懼怕錯誤,大膽地表達與討論,把犯錯與糾錯看成學習的一種方式。
在學習西語的過程中,增加學生的語言輸入,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是尤為重要的。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多閱讀原版的西語材料,在擴充詞匯量的同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西語的表達邏輯,從而在翻譯練習中更好地處理語句銜接、過渡等問題。結合詞匯、語法、句子結構等基本知識,讓學生認識到翻譯不是詞匯的簡單堆砌,而是通過銜接、過渡等手段組合出用詞準確、表達自然的地道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