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有俊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學院 海南·海口 571127)
職業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在我國已經有近三十年的辦學歷史,是一個老牌專業。截止2019 年9 月,全國將近900 所高職院校開設了該專業,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汽修專業還存在許多問題,不能夠滿足當前日益發展變化的社會需求。2019 年02 月13 日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6 月11 日 教育部發布《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為職業教育提出了改革的目標,科技的日新月異和快速發展也要求教育做出變革。
(1)畢業生無法直接達到企業需求標準。目前高職院校的汽修畢業生到企業工作后,企業評價學生操作能力不夠熟練,理論不夠扎實,所學知識部分與實際需求相脫節。企業對高職院校培養出的汽修專業畢業生認可度低,無法和企業需求順利銜接,需要進一步的在企業進行再培養。
(2)學生主動性和興趣影響。學生剛進入高職院校時,興趣和熱情高,但是基礎課和理論課過多,無法接觸到汽修專業技術,后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降低,造成二年級時很多學生不愿意學習。學生自己的自制力和約束力不強也是造成學業不精的一個原因,自己不愿意動手、不愿意理解記憶相關理論知識。
(3)學校重視度低。很多高職院校為了節省經費,突出亮點,更多的重視翻轉課堂、網絡課堂等新型教學方法和手段,學校的經費也多向此方面傾斜,忽視了職業院校應以動手實操能力為基本要求。
汽修專業需要的實訓設備比較多,同時汽車的新科技發展日益變化,因此很多高職院校覺得現代化的汽修教學設施投入高,使用周期短,效益回收慢,使得對汽修專業的實訓設備投入不夠。
由于汽修專業是實訓室、實訓設備要求比較高,并且過于專業化,因此學校對汽修專業的管理不夠精細,造成了經費使用浪費,設備不能滿足實訓需求、實訓室設置不合理等情況。
(4)教師局限性。高職院校的汽修教師多數是,本科、研究生以上學歷畢業生,具備充足的理論知識,從事汽車維修行業的經驗少,實操技能相對缺乏;部分學校聘用2-3 名具有汽修企業的師傅在學校負責實訓室教學等工作,但是企業的師傅在教學方面又有所欠缺。具備理論知識、實際操作經驗和教學能力的教師才能夠勝任高職院校汽修教師工作。
(5)教材老舊化。目前,高職院校使用的汽修專業教材盡管已經更新很多,但是還是存在理論過多、知識點陳舊、實訓內容與社會需求不符等現象,近年來,汽修設備越來越電子化、智能化,但是學校使用的教材和實訓指導書不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和需要。適合現代社會汽車維修的教材和實訓內容也是改革的一個重要項目。
為了能夠培養出適合汽修行業需求,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技術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迫切需要改革,改革又具有整體化、系統化、協同化的特性。
課程改革是高職院校汽修專業改革的首要任務,需要增加實訓課時,減除不必要的課程,減少過多的理論課時。某高職院校2019 級學生專業課培養計劃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其中專業基礎課有:汽車文化、新能源汽車認知、液壓與液力傳動、汽車機械基礎、汽車機械識圖、汽車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專業核心課有: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電氣與電子技術、汽車維護與保養、汽車檢測與診斷技術、新能源汽車維護,總計課時884,理論課時482 和實踐學時402。由此可以看出課程設置不合理,專業基礎課占用課時較多,專業核心課實訓課時少,并且專業核心課程少等不足,通過筆者自身教學經驗總結和參考優秀教學計劃案例調整專業課培養計劃,專業基礎課程整合為:汽車基礎綜合、汽車拆裝基礎實訓、汽車文化和認識,專業基礎課程調整為:汽車維護與保養、汽車發動機機械故障診斷與維修實訓、汽車底盤機械故障診斷與維修實訓、汽車基礎電器故障診斷與維修實訓、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故障診斷與維修實訓、汽車底盤電控系統故障診斷與維修實訓、汽車車身電控系統故障診斷與維修實訓、汽車綜合故障診斷與維修實訓、新能源汽車技術實訓、新能源汽車故障診斷與維修實訓、校辦企業頂崗實習,總課時為986,理論課時和實踐學時分別為376、610。
改革后的課程設置優點有:每個學期都有專業課程和實訓,強化技能操作;并且逐學期提高專業深度;同時從第二學期開始每學期加入企業頂崗實習。這樣的課程安排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動手能力,又結合了企業需求。各學校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動。
學校領導要重視改革、支持改革。學校創建校內汽修美容企業,既可以滿足學校教職工及周邊工作人員的汽車美容、保養、維修需要,又可以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和勤工儉學機會,提供社會服務的同時又結合了教學需求。人事處、教務處、科研處、后勤處、公共教學部、實訓中心、汽修二級學院等部門提高認識,改變行政化以服務為導向。人事處提供教師培訓、企業掛職鍛煉支持;教務處和公共教學部在課程安排上結合專業課需求,周二、周五為思政課、體育課等課程的排課時間,周一、周三和周四是汽修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的上課時間,由于汽修專業具有連貫性和銜接性等影響,汽修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程每門課程不再按照以往的每周幾節排課,建議以一門課程連續上課(汽車基礎綜合課程除外),結束后再上另一門課程,這就要求排課的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教學改革提供排課保障;科研處為汽修專業提供教材、改革課題提供經費、研究等方面的支持;后勤處、實訓中心根據專業教學需求,改革有效使用的理實一體化實訓室。
學校的改革主要在于學校領導,校級領導的決策決定著學校整體的發展方向和整體水平。
在節約經費的前提下,設置合理的實訓室,建議安排發動機拆裝實訓室、底盤拆裝實訓室、維護保養實訓室、汽車電控實訓室等,實訓室需要提供3 組實訓設備。安排教師為實訓室負責人,定編定崗,該教師負責此門課程的授課人,并且負責實訓設備的管理、維護與保養等工作。實訓課程小班上課,不超過30 人,分為3 組,同時開展實訓。
學校的運行需要各個部門的高效運轉,密切的配合協作才能使得學校整體運轉良好。各部門各司其職,完成部門承擔的工作,不推諉、不扯皮,自我破除官僚主義、衙門作風,配合教學需要完成本部門所承擔的任務,才能為學校的教學重心提供本職支持。
部門的配合在于部門領導的帶領、引導作用,也在于每個行政人員的專業管理水平提升。合理有效的部門制度是基礎保障,部門的領導及工作人員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和專業水平,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本職工作任務,才能配合學校整體提高。
汽修專業的教師每學年到企業掛職1 個月,增加教師自身的操作能力,了解社會需求點,學習新的技術知識。
由于汽車具有整體性,因此要求汽修教師掌握汽車的全部知識,因此汽修專業教師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識結構。專業基礎課教師必須學習汽車知識,把汽車相關的基礎綜合研究透徹,剔除與汽車實際相脫節的無關知識。
負責課程的教師需要付出更多,要規劃實訓室設備,還要編寫相關的的教材,實訓設備和教材要緊密聯系社會實際需求。因此教師先變為“大師”“師傅”,才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教學改革的道路任重道遠,需要多部門、多人員的整體努力付出,系統化精細協作,才能夠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工匠人才。教學改革需要教師一點一滴的改進,學校的支持,部門的配合才能使得教學水平的提高,才能使得教學質量的提升,才能使得學生技能的熟練,才能適合社會的需求,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