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穗萍
為了使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更加高效,使得整個過程充滿智慧氣息,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對學生和教材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授課方案,然后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擴充知識資源,使其能通過感受相關內容,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力,同時加強與師生的互動效率,積極展開合作探究活動。此外,教師還要注重課后復習活動,并運用微課手段為學生指明復習方向,引導其深化鞏固相關內容,進而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良好的教學準備工作是開展高效教學的基礎,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課堂教學方案的實施者,更要明確自己的教學思路,這樣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以保證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前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做一個簡要分析,并通過分析閱讀教材,運用網絡搜集整理教學資源,制定合理的活動方案,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比如,學習《軍神》一課之前,教師首先對教材內容熟悉了解,并簡要分析: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結構嚴謹,人物形象豐富,語言生動,十分適合學生閱讀和表演。接著,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五年級學生年齡尚小,容易被故事性文章吸引,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到文章語言的精彩,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接著,教師還要明確本課的教學目標,然后圍繞相關目標制定具體的授課環節,比如: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與《草船借箭》相關的影視片段,創設趣味情境,引入相關學習內容;以讀促悟,引導學生積極展開閱讀活動;出示思考問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合作表演,再現故事情節。通過一系列活動,切實提升語文課堂質量。
在開展語文授課活動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只有課堂洋溢著學生智慧的火花,才能使教學過程變得充滿趣味和生機。教師要在心中樹立打造智慧課堂的目標,并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同時促使其展開交流討論,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認知。
比如,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時,為了使學生擴充詞匯積累量,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文章中的一些詞,如擬定、勛鑒、殉職、奔赴、躊躇、黯然展示出來,并對其進行釋義,引導學生學習吸收。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對內容所表達情感的感知度,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原文閱讀錄音,調動學生視覺感官,感悟作者的情感。接著,教師通過PPT展示出如下內容:本文主要講述了 (誰)聞聽 的噩耗后 (做了些什么?什么心情?……),經過艱難的抉擇,忍痛在電文上寫“ ”的批示。通過相關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深入開展閱讀學習時,教師還可以通過PPT為學生展示出系列思考問題,如:毛主席想把岸英的遺體運回國嗎?“躊躇”是什么意思?毛主席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為什么還會“躊躇”?從主席的心理活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交流活動結束后,學生們交流想法,同時通過信息設備清晰學習文章內容的結構,使課堂學習效率得以提升、發展。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微課被廣泛運用于教學活動中,微課因其教學時間較短、重難點突出、易于觀看等特點,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通過微課教學模式,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鞏固。課后復習環境是促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環節,對此,教師可以有效運用微課,為學生構建高質量的線上語文智慧課堂,使其能夠跟隨教師指導,完成對相關內容的有效吸收。
比如,復習《景陽岡》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相關復習方案,并通過微課引導,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把握文章內容,能夠把文章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能夠根據文章的細節描寫,把握相關人物的性格特點,并加以簡單分析;了解《景陽岡》出自《水滸傳》,并積極閱讀更多《水滸傳》中的故事。以微課為主的線上教學,打破了授課的時空限制,能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更加高效便利。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綜上所述,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不斷吸收先進教育經驗,創新教學策略,同時需要學生全面參與,積極配合,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語文的教與學活動才會更加順利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