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煥娣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小組學習的內容必須要有針對性,圍繞作文主題展開討論。為了提高討論效率,教師要對全體學生進行作文主題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對討論內容進行去粗取精,例如引導學生對關鍵詞、中心思想和表達的重難點進行小組討論,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博采眾議。而在工作量大、涉及面廣的文獻資料查閱、主題創意和文字較正等方面,教師則要發揮小組合作的功能,群策群力,各個擊破,事半功倍。小組合作模式在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有多種形式,如能激活小組內部語言的爭辯式,有自學之后交換所學知識的交流式,也有小組內或小組外進行的競爭式等。但在習作教學中小組合作也應該有一定的原則[1]。
大海航行靠舵手,科學領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組長起到維持小組紀律、制定小組活動規則和活動內容的作用,這樣能讓整個小組合作更有秩序,避免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對小組長的選拔至關重要,他必須是這個小群體里最具權威的人物,能夠明確決定、合理分工、協調關系。小組長對成員的分工安排必須唯才是用,把個人和集體的力量發揮到最大。例如,對于作文《莞草情》的寫作,可以是著重故事情節的記敘文,可以是著重莞草編織技術的說明文。這就需要有成員對莞草故事、莞草編織有所了解,也需要有成員渲染文學氣氛,華美辭章。這時,小組長的意見就決定了小組合作的方向,成了影響選題成敗的關鍵[2]。
盡管小組合作的方式比較自由,但課堂時間不多的情況下,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本次討論的總體目標是什么,每個成員負責的小目標又是什么,要落實到個人,落實到責任點,不能搞形式主義。例如,在寫作游記文章時,在正式開始寫作之前,教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系列問題,“同學們都去旅游過嗎?讓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是哪呢?”隨后,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保證每名學生都得到發言和思考的機會。又如,面對作文題目《遲來的幸福》,首先總體目標必須有作文的各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幸福,但這個幸福是來遲了的。在總目標確定后,各個成員要分工合作完成小目標。即有人要負責對事情發展的起因、經過、結果的設想;有人要負責找出低級錯誤、完善故事情節;有人要負責文章結構和修辭手法的運用等[3]。
沒有時間限制則助長無休無止的爭論,因此,教師必須明確限制討論的時間。在教師的規定時間內,小組要明確分工,安排好每個成員的限時任務,預留時間進行匯總,小組長要及時提醒和作出決斷,不能各顧各的學習而沒有匯總出小組的整體意見。
根據習作的主題內容,小組合作可以采用多種組合形式,例如優中差生三級水平搭配,或是全優、全中、全差各級搭配,更可以是男女按性別分組搭配。無論如何,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要人人積極參與、個個發展進步。此外,教師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自我約束力和共同責任感的培養;第二,教師要有效監控合作學習課堂,要仔細觀察,適時提醒;第三,要多研究合作學習的局限性及與其他教學方法的結合運用,爭取將教學效果發揮得更好。
“三人行,必有我師”,在習作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可以把個體和集體的智慧發揮得酣暢淋漓。小組合作模式在習作教學中的推廣,必將增強每個學生的自信心,提高每個學生的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