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少娟
在校園與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元素有利于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指引學生朝著正確的人生方向努力,挖掘自身的優勢,提高自身的社會價值。另外,小學德育教育要與核心素養相結合,幫助學生糾正劣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格。教師應將德育元素融入校園與課堂教學相,讓學生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1]。
作為學生智慧和品質的啟蒙者,小學教師在小學生德育滲透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在將德育元素融入校園與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教師自身要養成良好的品德修養、豐富知識和人生閱歷,加強自省意識,完善和調整自己的職業素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言傳身教,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啟迪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堅韌的意志。
例如,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培訓,規范教師的行為準則,樹立教師良好的形象,培養教師的政治和理論水平,提高教師對德育教育的重視,以身立教,以德育人,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要艱苦細致地工作,認真學習本學科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給學生樹立認真刻苦的學習榜樣。另外,教師要將德育元素與教學內容相融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心靈。
在德育教育中,教師要明確德育目標,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德育教育要重點抓住學生的習慣培養,使學生形成常規化的學習規范、言行規范和道德規范。教師應該把握德育重點,教育學生遵守常規習慣,養成愛學習、愛思考的好習慣,嚴格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遵守課堂秩序,做好課前預習工作,課上認真聽講,積極主動地參加課堂討論和探究活動,課下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從而完善課堂教學常規建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在校園建設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滲透德育內容,定期舉行德育主題的演講、辯論、征文活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個性化發展,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為學生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平臺,使德育成為校園常規建設。例如,學校可以在校園的宣傳欄專門設置德育成果展示欄,展示學生德育征文比賽中的優秀作品,在黑板報的設計完成中,也可以讓學生以德育為主題勾勒出美麗的校園生活。學校對圍繞德育開展的活動進行統一評比,設置獎項,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校園德育教育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就是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找到教材中德育內容的切入口,營造科學文化知識與思想道德品質相融合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到道德的洗禮和思想的感染。另外,教師要根據學科的特點精心設計教案,運用科學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活躍性、生動性,在傳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2]。
例如,語文是一門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思想情感的學科,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漢字、朗讀課文、寫作練習時,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以及文學素養的熏陶。數學是一門抽象、邏輯性強的學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和探究,其次,要將數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融入數學課堂,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人們生活生產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建設祖國的責任心。
總而言之,將德育元素融入校園與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實質和內涵。在將德育元素融入校園與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學校和教師都采取了多種有效措施,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提高道德品質。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充分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用自身的言行舉止影響和啟發學生。同時,教師要明確德育的目標,抓住德育重點,重視校園和課堂常規建設,為學生德育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品質,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