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釵
(浙江省嵊州市廣利學校 浙江紹興 312473)
將“學為中心”的理念帶入初中數學課堂,進一步調整師生之間的關系,能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他們自身才是課堂的主體,而每一節數學課學什么,如何學,學完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收獲多少知識也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這就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了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尊重。而從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來看,只有學生主動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提升,素養不應該是教師教出來的,應該是學生在不斷感知、不斷體會、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從初中生心理發育角度來看,“學為中心”還能有效幫助教師更好地對待學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當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興趣被教師所關注,學生自然更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與互動。因此,將“學為中心”帶入數學課堂,不僅可以促進數學教學目標的達成,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還能使學生在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中習得知識、快樂成長。
“你的課堂,你做主”,每當學生聽到這句話就無比振奮。長久以來,數學課堂一直都是“老師說了算”,而將“學為中心”理念帶入課堂后,學生就獲得了更多的自主權。當然,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并非使數學課堂處于無秩序的狀態,而是引導學生圍繞某一知識主線進行自主思考、自主質疑,并在自主探討的基礎上得出答案。例如,學習“平均數”時,對于平均數基本原理的學習對初中生來說不難理解,而要想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平均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具體的實踐內容則需要學生自主思考與嘗試。在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曾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過以下平均數的運用,如通過調查各班級的人數計算我校八年級班級的平均人數;通過對班級每個男生的身高進行測量,計算出本班男生的平均身高;通過對家庭成員年齡的詢問,計算出所在家庭的平均年齡等,甚至有的學習小組還以平均數這一知識點為基礎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活動,如計算學校附近小區內的平均停車數量,這一調查的工作量對學生來說是極大的,而這一調查的價值也遠遠超過了平均數這一知識點的實踐,學生能夠利用課余時間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做一個這樣的調查,足可以看出給予他們充分的自主學習權,他們會用心創造出無限的價值,給老師無限的驚喜。學生們以小調查員的身份自主地將平均數與生活實踐相聯系,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也給予了他們更多的快樂[1]。
如今,各種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層出不窮,不僅開拓了教師的眼界,也為課堂的豐富多彩提升了可能。將“學為中心”融入數學教學,教師還可以結合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將多種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帶到課堂,使每一節數學課都能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更能使每一節數學課都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以知識點為單位的微課形式展開教學,給予學生更多的探討空間;教師可以通過以實驗為重點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形成更多的感悟;教師還可以通過定期開展數學競賽的形式,為學生的數學復習、知識鞏固、興趣提升提供可能。
在強調提升學生素養的數學課堂中,僅圍繞課本進行知識點的講解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也無法達到提升學生能力的效果。為了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能力,進一步發散思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設置“障礙”、挖設“陷阱”的形式進行引導,使學生通過提前遇到“障礙”和“陷阱”對數學知識形成更高度的敏感性。例如,學習“角的大小比較”時,為了進一步扎實學生基礎,思維學生發散,教師可以調整“角的始邊”和“角的終邊”的長度,制造“角的大小發生變化”的假象,通過提升難度引導學生對已經形成的知識進行挑戰,從而達到提升素養、牢記知識點的教學效果[2]。
在數學課堂中堅持“學為中心”,不僅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還可以使師生關系更融洽,而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知識的攝取、能力的提升,學生自然是身心愉悅的。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學為中心”的理念共同促進學生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