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環
(廣西橫縣六景鎮民族初級中學 廣西南寧 530300)
時代在進步,科技也在飛速發展,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太過簡單,單純的以課本為學習內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不夠全面,而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則恰好彌補了這個缺陷,其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也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信息化可通過照片、聲音及視頻展現豐富的內容,可將語文知識以一種飽滿的狀態展現出來,能使學生全面了解。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所產生的學習氛圍較平淡,而信息化所展現出的內容則更容易調動學習氣氛,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信息化教學方式沒有時間地域的限制,即使不在課堂也能進行。在教學過程中,語文知識的展現方式也更系統,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重大作用[1]。
以素質教育為前提的教學的目的不光是對知識的傳承與發展,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時也應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它與掌握語文課本上的知識同樣重要。我國教育經過數次改革與發展,對學生的標準也愈來愈高,教師要培養自身的觀察能力,在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中,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如學生所處地域及認知,要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光靠語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而科技信息技術的介入為教師及學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教師在教學時可通過科技手段對學生進行關注,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訴求,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以核心素養為背景,信息化在語文課堂中將得到充分運用,新事物的介入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因其吸取知識的方式過于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度降低,信息化所具有的內容展現模式豐富,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對學生吸取新事物的影響重大,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會明顯提高。語文是語言文字的簡稱,從字面上就可得知該學科注重對學生語言與文字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才能做到說和學。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將課本知識傳輸到學生腦中,還要完善自我,建立自身語言系統,并與書本知識相結合。在這一過程中,信息化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重要意義。
以核心素養為背景,信息化的運用能夠改善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明顯提升。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具有多樣性,如運用網絡平臺進行線上直播授課、多媒體授課等方式,能使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學生的感官被調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信息技術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能開闊學生的視野,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培養與發展。傳統的語文授課模式太過古板簡單,而信息化的語文課堂能以豐富的展現形式,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
初中學生自控力普遍不高,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為了使學生在課堂的注意力集中,教師應注重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被學習環境所吸引。在利用信息化進行教學時,教師可采用一些教學設備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使用多媒體,教師可提前制作課程PPT,在課程開始時,用多媒體展示所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讓學生在充滿吸引力的環境中學習,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文講解時,可在多媒體中導入相應圖片,使學生深入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學習《秋天的懷念》時,教師可采用談話的方式吸引學生對課文的好奇心,教師可詢問學生是否有懷念的事情以及對秋天的感受,學生在回憶時,教師可用多媒體放映出秋季的照片,引導學生針對文章題目進行大膽猜測,學生回答完畢后,對文章內容的興趣已經變濃,教師可讓學生自行閱讀,并挑選最難忘的段落分析作者的感受,隨后可組織學生一起探討,活躍課堂氛圍。
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記住課本內容,還要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感受,產生共情。想要更深刻地體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還需要一些外界因素的介入,例如,在朗誦課文時利用多媒體放一些應景的音樂,這樣能使學生更快地進入狀態,體會作者情感。例如,學習《回憶我的母親》時,雖然作者已經用文字表現出了對母親的懷念之情,但卻很難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作者在不同的時間段對母親的感情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在作者的回憶中,用文字描述了母親的一生經歷。對此,教師可選用不同的音樂進行裁剪拼接,也可選用表達母愛的歌曲,如《母親》這首歌,最大限度呈現每個階段所出現的情感波動,在音樂播放的同時,教師可搜集能夠代表母親一生歷程的照片,如一雙從年輕到滄桑的手,或者搜集網友放出的母親不同時期的照片,以稚嫩到蒼老的排序方式滾動播出,使其具有年代感,學生在聽到音樂的同時看到照片,也能夠聯想到自己的母親,與作者產生共情,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感情與中心思想,還能促進學生身心、情感健康發展[2]。
素質教育極為重視能力培養和個體發展。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受到局限,在信息化教學下,教師應重視學生,將學生視為主體,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其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促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學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網絡上搜索杜甫的相關信息,并找出符合杜甫寫這首詩的階段以及當時所處的境地,在查找資料的背景下,學生對杜甫所處的心境情感有了大概的掌握,也會產生對人物的情感,使其理解更加透徹。在查找杜甫的相關資料時,學生對歷史的了解也會增加,會相應地產生自己對歷史的認知與情感,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班級進行討論總結,并及時將學生的認知引領到正確的道路上,使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并加重強調課堂內容重點。通過自主學習加上探討的方式,學生也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對學生的自主發展有很大幫助[3]。
語文授課模式應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不斷完善及創新,信息化的授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學會靈活掌握信息化,使信息化教學能夠最大化地實現其價值,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結合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為教師進行課堂創新創造了機會。信息化與課堂教育的滲透還需要相互磨合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學生攜手探索,使語文教學模式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