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春花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化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受到教師和學生的廣泛歡迎。物理是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在教學中應該注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快速發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的精神。物理教學應順應社會的發展,教師應做到創新教學手段,用新的教學理念開展高效的物理課堂。信息化教學的參與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1]。在信息化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和學生能夠獲取到超出教材的知識,可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
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教學新知識的過程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設計好物理課堂的導入對提升整節課堂的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導入環節的設計應具有目的性,抓住教材內容,利用信息化的優勢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導入環節的設計應建立在科學的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力爭用簡練的語言,在短時間內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用信息化課堂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高中物理教學中有很多比較抽象及難以理解的規律,通過信息化多媒體教學的輔助教學,能使學生對物理課堂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高一物理序言“物理學與人類文明”的介紹,旨在通過演示與講解,讓學生對物理要學什么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了解物理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以及物理學對人類文明進步所起的作用。在高中物理的第一課教學中,為了有個良好的開端,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關于“百年物理大事記”的視頻,以視頻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通過視頻的介紹將一些物理現象直觀生動地展示在學生眼前,有效激發學生對物理進行積極探索的熱情。學習“安全用電”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個短視頻,視頻中有一只小鳥落在幾千伏的高壓電線上,可小鳥卻很安全,以此為契機引發學生的談論:為什么小鳥安全的站立?沒有觸電的原因是什么?引發學生激烈的探討,自然引入本節課程的學習,學生帶著疑問對新內容展開探究學習。在導入環節,運用信息化技術能將學生迅速帶入教學情境,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啟發性。
實驗教學是當前高中物理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因此,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技術與物理實驗的教學是促使實驗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甚至有些是一瞬間發生的物理現象,在實際的實驗操作中是無法用肉眼觀測到的。信息化的融合能以圖片或視頻影像的形式為學生呈現出來,甚至可以通過仿真實驗教學,幫助學生實現那些受制于時間、空間的實驗,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2]。
比如,在“光電效應”的學習中,光電效應即在光的照射下發射電子的現象。由于光的不可見性,教師在演示或學生在實踐中不能觀察到現象,更不用說在腦海中建立起對電子發射情景的清晰的認識。因此,教師可利用信息化技術,采用動畫模擬的形式為學生演示電子發射的現象,給學生視覺上直觀的沖擊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生就能構建起相應的知識體系,可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依托于信息化技術的“微課”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其以內容精簡、重難點突出、可反復觀看的形式受到廣泛歡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部分內容抽象、邏輯思維強,對于那些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而言,傳統的授課形式并不能促進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對此,教師可采用微課教學幫助學生攻克重難點。
比如,學習相關運用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專門制作一個幾分鐘的視頻,在視頻中為學生清晰地描述出速度的大小、方向、時間等各種因素。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實行分層教學,在制作微視頻的過程中注重知識難度上的分層,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學習了基礎視頻的前提下,開始更高難度知識點的學習。微課成為當前教學的一個有力補充,只有精心準備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服務于課堂。
信息化與高中物理教學的融合發展是順應時代發展規律的產物,教師在教學中應科學把握教學特點,通過創新教學為學生呈現更加豐富多彩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