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虹懋
在現代核心素養的教學趨勢下,初中數學教學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提倡素質教學,在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以此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在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有效應用于生活實際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數學的魅力,激發其內心對數學的樂趣。為此,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是十分重要的。但從現代教學反映情況來看,生活化教學受到了諸多阻礙,如:教師的生活化教學缺乏系統的構想,無法真正將生活實際和教學有效結合,無法突破應試教育的桎梏等。為此,教師要尋求有效的方式,解決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探尋適合學生發展的生活化教學,以此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1]。
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有很強的實踐性,數學知識點基本可以說是為實際生活服務的,為此,在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中 教師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和素養。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就是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在學習之后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初中數學人教版教材內容為例,在學習“數據的分析——數據的集中趨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上次的學習成績為例,以十人為一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析上次數學成績中的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然后結合這三個數分析這次數學成績的情況,并做以統計,讓學生初步了解這些數學對分析事件的作用,然后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觀看生活中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的應用,讓學生深入了解數學的生活性,以此達到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的目的[2]。
在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需要構建生活化的教學實踐,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數學的內涵,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科學性、合理性、適度性,提高活動的有效性。以初中數學人教版教材內容為例,在學習“數據的分析——數據的波動程度”時,主要教學內容是指導學生通過計算方差分析數據的波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分析校園超市兩個月的收入情況”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五天記錄一次數據,然后以兩個月的數據進行對比計算方差,得出校園超市兩個月的收入情況,以此讓學生了解方差的實際應用,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的魅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3]。
在教學過程中,課后練習十分重要,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點的重要手段。為此,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教師要設置生活化的教學練習,將生活化的教學更好、更深地融入教學。生活化的課后練習,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數學在生活中的有效應用,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為此,學習“數據的分析”這個知識點之后 教師需要檢驗學生平均數、眾數、中位數、方差的相關計算,并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得出結論。因此,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分析自己家庭中近兩年的消費情況,分析自身家庭的消費水平。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檢驗和鞏固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成長。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是基于現代學生發展需要的一種教學實踐,滿足了現代學生對課堂的需求,提高了學生的能力,促進了學生更好的成長和發展,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尋求更加有效的方式,積極進行教學反思、總結和實踐,促進生活化教學的不斷深入,達到穩步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