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旭
(汕頭市潮南區隴田鎮華林小學 廣東汕頭 515135)
基于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重視通過微課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降低學生的理解困難。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面向不同的學生開展分層教學,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利用微課的方式開展分層教學,保證數學教學的針對性,充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做好備課工作,針對教學內容設定教學目標,對課堂學習中的知識點進行分類和整理,借助微課視頻作為輔助,讓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在備課時,教師應注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預習內容,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有一個明確的預習目標。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預習視頻,達到一個課堂前的分層,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1]。
例如,學習“小數乘法”的教學內容時,教師應注意為學生講解小數乘以整數的知識點,在開展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將相關資料上傳到網絡上,以方便學生預習。教師需要將不同的知識點內容進行整理,劃分為幾個微課小視頻,其中需要包括乘法轉化為加法、直接列豎式、轉化為整數再進行小數點的確定等內容,通過為學生提供這些微課視頻,讓學生利用課堂下的時間進行預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又如,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也可以將相關內容制作成微課,讓學生課前預習,教師可以準備兩位數乘法的運算法則的視頻和一些運算拓展訓練的視頻,使得學生能夠按照自己實際的情況選擇所要觀看的內容,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預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基礎,選擇不同的教學視頻進行觀看。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提前理解課堂上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重視參考學生的學習基礎,根據學生學習基礎的不同,制定相應的課堂教學目標,確實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教師應注意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視頻,讓學生有計劃地開展數學學習,滿足學生的課堂學習需要。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重視對學生進行分層,以學生近一段時間內的數學學習成績為指標,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分層。對于那些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分到A類組,對于那些數學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分到B類組,對于那些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需要將其分到C類組,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2]。
例如,學習“統計與概率”時,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分層,經過深入研究教材后可以得出,其中有基礎性的知識內容,還有補充性的知識內容,概率的計算、條形統計圖的特征和畫法、折線圖的特征和畫法都是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也是基礎性的知識點。
而條形折線統計圖、莖葉統計圖等知識點內容只是一個補充說明,只讓學生記憶就行,不作為重點學習內容讓學生掌握和理解。將這些內容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完善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對于基礎性的知識內容,是A、B、C類學生都要掌握的,而補充性的知識內容只用讓A類學生進行掌握,B類學生只用做到理解,C類學生只用做到認識就可以了。又如,學習生活與百分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分組,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為學生安排一個探究任務,小組的學生需要通過各自的努力完成知識的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其實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教師進行簡單的指導即可,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相關內容。
教師在完成了課堂教學目標后,也應注意對學生進行考核,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教師應注意設置不同的考核方式,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體現出學生的進步。借助于微課視頻,教師能充分完成教學分層考核,讓不同水平的學生接受到不同的測試,體現出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基礎,以方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查漏補缺,鞏固課堂學習所得。對于A類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具有難度的數學題目,對于B類學生,教師應注意在基礎性的題目上進行拔高,讓學生思考,對于C類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基礎性的教學題目,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樹立數列數學學習的信心,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總而言之,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設定不同的考核標準,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取得一定的進步,幫助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滿足感[3]。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數學一直都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學科,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進行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接受到不同的數學教育,合理提升學生的數學基礎。借助微課的教學手段,降低小學數學的學習難度,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地進入到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