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惠
(重慶市大渡口區教師進修學校 重慶 400000)
微課通過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的方式,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與項目教學的核心要求不謀而合。項目教學是一套以“項目”為核心的教學方式、方法,是將某個特定的“教學項目”分解成多個“問題”提出、探索和解決的過程。兩者若能有效結合,必能大幅度提升課堂效率。那么,如何利用微課這個學習模式構建初中數學的項目教學呢?以下是對利用微課構建初中數學項目教學的具體落實策略分析。
課前導入部分可以充分利用微課進行導入。微課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的碎片化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主要是以視頻的方式,一般一個視頻只講授一個知識點,比較“碎片化”。信息時代的學校教育以培養有創新意識、創新能新力的新型人才為主要目標,項目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強調“問題引導”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初中數學是一門“問題”特別多的學科,決定其更適合于開展“項目教學”,在正式開始上課前,通過提出問題進行課前導入。例如,在“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利用微課在課程教學開始前進行自主學習,根據乘方意義與同底數冪乘法的性質,區分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之間的差別,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自己不會之處向數學教師提問[1]。
教師可以在上課前錄制知識點講解視頻,或在網上下載趣味視頻,視頻內容可以是趣味的小故事、簡練的知識點,或者是一個生活小問題。如果可以在課前對問題得出解答,更能增強他們聽課的積極性;若沒能解決問題,則會使他們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行更加專注的課堂學習。如在學到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景來導入新課,比如,播放一些小學學過的圖形知識,讓學生回憶小學時學過的圖形和幾何體,也可以播放生活小視頻,讓學生觀察在視頻中出現了哪些生活用品,是由什么樣的圖形和什么樣的幾何體構成的。通過情景和問題的導入,有效利用微課進行項目學習的課前導入。
微課是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傳遞特定的知識內容的,這與項目教學的核心相同,項目教學中的“項目”一般是時間在一到兩周內、范圍僅限于班級內的單學科小項目,以特定內容為劃分依據。首先,在課堂教學上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把微課和項目學習結合起來,將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和較差的學生均勻分布開來,程度較好的學生能帶著較差的學生一起學習。對于微課中提到的知識點,可以使程度好的學生幫助程度低的學生理解,提高學習效率。最主要的是,在復習階段,根據學習項目進行分組,把這一部分學習好的學生和在這一部分有欠缺的學生分到一組,可以幫互助,共同進步。
微課將小視頻,將文字、圖片、音樂等元素結合起來使用,可以快速且完整地展示教師設置的一些問題,提升課堂的時效性,省去了傳統教學中板書的時間,使學生最快進入分組討論項目環節,有效提升課堂效率。教師可以在考前復習的時候,與課堂測試的成績相結合,進行小組復習,比如把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分到一個組,把學習較好的學生分到一個組,學習程度較好的可以觀看一些課外拓展提升的微課視頻,可以共同學習和討論,相互促進,學得更好;程度差的學生能問程度好的這些學生,也可以觀看基礎知識微課視頻,通過微課和小組合作進行有針對性的項目學習。
課堂的最后總結環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內化知識,提升學生對課堂的認識。首先是教師的總結,可以以微課的形式提前錄制好習題講解和知識點補充,或者網絡上其他優秀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學到這節課沒有提及的內容,使數學學習更加完整、系統,使學生對整節課有整體的概念,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其次是學生的自主總結,根據項目學習分的小組,可以每一組組內成員溝通協調好,選出代表為大家概括本節課的知識,讓教師對學生學習到哪一程度有具體的了解,方便進行及時的補充教學[2]。
最后是復習階段的總結,初中數學的考試一般是以項目分類,比如,北師大版初中一年級數學上冊期中考試,往往會考察前兩單元的知識、立方體和實數,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鞏固這兩單元并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點。或者根據之前課上和課下習題的練習情況進行學習程度的分組,根據項目分組,把立方體沒學好的學生組成一個專項小組,把實數沒學好的學生再組成一個專項小組,小組課上或課下一起觀看微課,查漏補缺,有效節省復習時間,提高復習效率。
教無定法,因材施教,微課和項目教學,都是不同于傳統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知識為核心。兩者若能有效結合,并應用于課堂,必將對教育帶來很大的改變。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以上建議,并結合學生情況,利用微課構建出初中數學項目教學,激發初中生創新思維和數學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