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劾總統,從來沒那么簡單。
1999年1月12日,針對比爾·克林頓在白宮性丑聞案中“作偽證”等行為,國會參議院在經過幾天“審理”后,最終“宣判”不予“定罪”。
為什么一樁“證據確鑿”的彈劾案,在對立政黨以55席控制著的參議院,居然沒能得到過半數(何況過2/3才能定罪)的議員支持?
這就是政治。不光沒能定罪,當初發起彈劾案的眾議院多數黨,還在發起彈劾當年的眾院改選中,丟掉了5個席位。
到這里還沒完。在克林頓副手參與的2000年大選中,對立政黨贏得了白宮,同時繼續占據國會眾議院,直到6年后才輸給佩洛西所領導的民主黨。
佩洛西,正是如今在眾議院成功策動彈劾特朗普的女議長。她當然知道彈劾會有“后坐力”,但她覺得可以將之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同時為本黨在2020年奪回白宮營造氛圍。
而貶斥佩洛西為“三流政客”的特朗普,“如愿”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所彈劾的總統。
同樣是遇彈劾之“劫”,有的總統一蹶不振,有的總統背水一戰。
特朗普的承壓能力是空前的。當年約翰遜總統打朝鮮戰爭,每天晚上失眠;尼克松連任時贏得了50個州里的49個,但在1974年彈劾案醞釀過程中,突然就宣布辭職了。而特朗普到現在為止,跟沒事人似的。
大選將至,隨著國內人口南遷導致南方紅州的選舉人票增加,民主黨試圖讓得克薩斯、佐治亞、亞利桑那等州翻藍。守住南方是特朗普實現連任的前提。2018年佛羅里達和佐治亞州長改選,民主黨方面功敗垂成,但暴露了共和黨防守的薄弱。
為了確保2020年拿下佛羅里達,特朗普在該州正式宣布競選連任,近來又宣布把家從紐約搬來該州。
對特朗普來說一個不祥之兆是,制造業就業在賓州、威斯康星和密歇根州,近來出現了負增長。這在心理層面上對選民造成了“換人做”的暗示。加上共和黨3年內凈減8個州長職位所顯示的郊區基本盤松動,讓特朗普的連任之路經不起貿易戰的大折騰。
為了復興“鐵銹地帶”而選擇性地打響或結束與不同國家的貿易戰,并且擇機大爆民主黨對手的黑料,應該是特朗普籌劃“再度逆襲”的兩手準備。
2020年,經濟“灰天鵝”未必出現,但扭轉民眾獲得感偏低格局的可能性更低。對外貿易保護與對內經濟平等,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民主黨進步派的經濟平等主張若持續發酵,可能誘發后金融危機時代另一次“占領華爾街”或者“占領硅谷”運動。
假如“上一代民主黨人”拜登意外在初選中出局,美國選民也許只能在逆全球化與逆市場化的代表人物中,作出艱難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