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布羅瑟·法約爾(Ambroise Fayolle)
長達近兩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前不久在西班牙馬德里閉幕。都說氣候變化給人類造成了生存威脅,屬于“壞破壞”,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好破壞”—創新—來與之對抗。
自工業革命以來,破壞性創新刺激了增長,創造了就業,打開了新的投資方式。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它可以拯救人類,加快全球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速度。事實上,創新對于不拋下任何人的成功的綠色經濟轉型是絕對必要的。沒有創新,我們實現真正的可持續性的機會就會更低。
沒有創新的情景當然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我們什么都不做,那么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會有多大?想想我們今天的情況。因為大氣中所積累的溫室氣體,全球平均氣溫已較前工業化水平上升近1℃;而其中的2/3增幅發生在1975年以后。如果這一趨勢繼續,全球氣溫將在20世紀末較前工業化水平上升4℃。
如果你覺得這聽上去并不大,請記住我們的氣候很脆弱。地表溫度的微小變化就能引起巨大的問題。如果平均氣溫低于前工業化水平4℃,歐洲大部將被封存在數公里厚的冰層之下。想象一下,比今天熱3℃的世界會是怎樣?
盡管如此,我很有信心地認為,有效的破壞性思維就在那里。比如,浮動風場能夠為近海水域太深而無法使用傳統離岸設備的數十個國家,提供清潔風電?;谏锝到饫@一科技的進步,發光細菌有望照亮我們的街道和工廠。
要讓這些方案實現規?;?,我們需要將更多資金投入正確的地方。我們還必須鼓勵產業界提高創造力,追求更有突破性的科技。比如,歐洲投資銀行(EIB)、歐盟委員會和突破能源公司,在2019年成立了一個1億歐元的基金,支持清潔能源領域的破壞性投資。
歐盟和全球公民要求采取行動,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這一對其后風險的日益覺醒,正在滲透到公共爭論中。此外,在新主席馮德萊恩的領導下,歐盟委員會提出了歐洲綠色新政,將2050年實現“碳中性”目標寫進了法律,旨在讓歐洲成為未來循環經濟和清潔科技的領導者。
但歐洲產業界首先必須證明它們也希望參與其中。它們需要創新,創造新方案,推出新產品,致力于突破性科技。它們急需投資以降低新科技的成本,提高效率,支持科技先驅,創造新市場。
當然,即使私人部門全身心投入氣候行動,企業領袖也不能忽視利潤。將錢投入新科技和業務模式,風險很大,而結果很不確定。
這便是公共投資大顯身手之處。作為歐洲氣候銀行和全球綠色金融領導者,EIB準備擴大其對歐洲向可持續的零碳經濟轉型的支持。對于創新,EIB這樣的機構可以采取私人部門行動方未必可行的長期視角。通過降低風險、拓寬科技路徑,我們能夠為所有行業創造新的、更加綠色的機會。
辨別有前途的綠色項目并引導資本流向這些項目,是一個重大挑戰。但是,作為孵化器,EIB這樣的開發銀行能夠動員私人部門支持這些投資。公共機構可以向全球投資伙伴提供創新性金融工具、經驗和專業知識,從而賦能投資者、創業家和大公司應對其后的挑戰。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受氣候變化傷害最大的人群,以及在向低碳經濟的轉型過程中落后的人群。為了確保公正的轉型,我們必須提高對脆弱地區和社區的支持。對創新的支持,還必須包括對教育和培訓的支持,以便下一代人具備為低碳經濟做出貢獻所需要的技能。我們必須培養年輕人的才華和智識,因為他們才是為未來開發科技、創造就業的人。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權《南風窗》獨家刊發中文版。安布羅瑟·法約爾是歐洲投資銀行副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