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麗
(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 安徽合肥 230031)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跨境電商迅速發展起來。外貿企業通過京東、阿里巴巴、亞馬遜、蘭亭集勢、敦煌網等跨境電商平臺,把自己的商品賣到世界各地,滿足全球對中國貨的購買需求。跨境電商具有訂單碎片化的特點,出口跨境B2C迎來了黃金增長期。安徽外貿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通過跨境電商運營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發展前景廣闊。
安徽的經濟總量在全國居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但近年來受長三角經濟帶的輻射和國家政策紅利的影響,安徽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跨境電商發展迅猛,已經成為助推外貿增長的新引擎。安徽外貿企業在經營模式上紛紛轉型升級,在傳統外貿基礎上發展跨境電商運營,在速賣通、亞馬遜、E-BAY、wish等跨境電商平臺上開店,開辟新市場新業務。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展會都取消了,企業訂單量銳減。在這種形勢下,跨境電商由于采用線上銷售模式,受疫情營銷小,安徽外貿企業紛紛把產品放到跨境電商平臺上進行銷售。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跨境電子商務領域不再是法外之地。一些企業鉆法律漏洞,存有僥幸心理。網上假冒偽劣商品比比皆是。跨境電商服務的客戶是國外消費者,客戶的體驗對今后的購買產生直接影響。一些企業的違法行為不僅影響了國外客戶對中國產品的印象,更影響中國企業的整體聲譽。
跨境電商交易比較繁瑣。涉及的地域廣、環節多,完成一次跨境電商交易需要多部門的協同配合。安徽在跨境電商的配套服務方面落后于江蘇、浙江、廣東、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比如跨境電商物流方面,安徽外貿公司一般選擇國際快遞和郵政小包[1]。國際快遞,服務好但費用較高;郵政小包速度太慢;專線物流方面快捷,但只限于俄羅斯和歐美地區;海外建倉,降低物流成本,但貨物有積壓風險。因此在配套服務上,還要及時跟上。
筆者在走訪安徽外貿企業時發現跨境電商人才是非常稀缺的。畢業生普遍在學校的學習以理論為主,動手實操能力薄弱。進入企業后通常都要經過1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培訓才能上崗。且學生普遍缺乏吃苦精神,在企業要求加班時很多會選擇辭職,這讓企業苦不堪言。培養新手上崗,企業往往需要投入非常多的額時間和精力,但業務員的流動性很大,企業為了業務發展的需要,要經常進行人才招聘。
目前,跨境電商運營的主要模式是依靠第三方平臺。因為第三方平臺客流量大,運營成本小、風險小。第三方平臺一般運營體系比較成熟,對企業銷售的產品的品質要求比較高。建立了比較完備的信用監督體系,企業銷售假貨或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一經查證,將被平臺封店,還要面臨巨額的罰款。企業要贏得全球消費者的青睞,必須把控好產品的質量關,打造一批名牌產品,強化品牌意識和服務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在跨境電商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依托于當地產業的轉型升級,助推產品轉型升級,從成本、價格競爭轉向產品質量、服務品質競爭,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做大做強后,還應創建自營的跨境電商平臺,增強對銷售渠道的控制權,不再受制于第三方平臺。
安徽省充分利用長三角經濟帶對安徽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跨境園區建設,鼓勵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跨境產業園區,推動外貿穩定健康發展。針對目前4個現有的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我省將推動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眾創中心”、“本地化服務中心”等跨境電商孵化力度,創新園區服務模式,增強配套服務能力,推動蚌埠山產業園B2B和亞馬遜孵化中心、馬鞍山浙阿產業園云集微店安徽區、蕪湖綜保產業園宇培冷鏈加工保稅倉等項目建設早見成效。政府還將鼓勵各地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和發展特點,依托各類開發區等產業園區和現有的電商園區,以發展跨境電商B2B業務為重點,積極吸引跨境電商企業入駐,促進本地跨境電商產業集聚發展。在通關、商檢、物流、稅收、外管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優質的配套服務[2]。
跨境電商人才是復合型人才,不僅要懂得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專業知識,還需要熟練運用英語、計算機軟件操作,懂得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的法律法規。而目前安徽省本科院校沒有開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高職院校中擬開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學校也不多。為數不多的高職院校從2020年才開始招收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外貿和英語專業畢業的學生都很難勝任跨境電子商務的工作,因此安徽省跨境電商人才比較缺乏。跨境電子商務工作實操性很強。為了使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能勝任跨境電子商務專員的工作,就必須加強校企合作,企業定期選派優秀的跨境電商業務員去學校上課或者開講座,避免教學與工作相脫節。教師也應定期去企業頂崗掛職,提高跨境電商運營的實操能力,在工作中了解跨境電商平臺的規則,善于挖掘平臺的大數據,并掌握平臺數據分析的方法。組織學生去外貿企業進行跨境電商頂崗實習和工學交替活動,培養學生的電商營銷技能和店鋪運營技能[3]。
跨境電商是助推安徽外貿企業發展的新路徑。企業作為跨境電商的主體,應樹立品牌意識和質量意識,著力于產品研發和服務優化,提高國外客戶的品牌忠誠度和滿意度,為客戶提供良好的購物體驗。在依托第三方平臺的基礎上創建自營跨境電商平臺,實現規模效應。政府、行業協會要做好園區建設和配套服務。學校要與企業攜手共育跨境電商英才,為企業不斷輸送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