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岳衡 王 艷 文 蘭
(吉首大學 湖南吉首 416000)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程度的提升,網絡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青年學生是社會主義的新生代力量,他們為信息時代而生,是網絡文明的主要建設者,他們應當承擔起構建和諧網絡社會的責任。
大學生是新媒體網絡時代最直接的受益者和參與者,他們在享受網絡便捷的同時也在利用網絡掌握更多的信息,參與社會,行使話語權。但是由于網絡監管體制的不完善,互聯網也成了身披馬甲的詐騙分子的新陣地,防范意識不高的高校學生也成了不法分子最重要的侵害對象。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營造良好的互聯網氛圍,維護網民的合理權益,鞏固現有的網絡安全,成了互聯網時代的重要問題。
高校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以網絡社會的重要參與者大學生作為窗口,引導社會采用理性的態度對待互聯網信息,合理使用網絡話語權,采用客觀的態度和合理的語言參與社會、引導積極地社會輿論,幫助凈化網絡負面環境[1]。
①參加隊伍積極性高,但后勁不足。從2014年團中央發起號召至今,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在不斷地壯大,從各高校的組建情況來看,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人員構成以優秀學生干部為主,有著較高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在隊伍剛組建時能夠高效率多成果的完成任務,但是后勁不足,在工作后期出現了散漫、行動力不強,效率降低的情況。
②執行力強,主動性不夠。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能夠在充分運用現有的活動資源的前提下,積極配合完成線上任務,響應中央的號召,在自媒體平臺進行轉發、評論等等。而自主獨立創造的、有吸引力的、結合當地校園特色的活動不多,活動在組織的過程中也出現內容不明確、宣傳力度不足以及影響力不夠等問題。
③認識事件理性客觀,缺乏輿情危機敏銳度。高校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的工作重點即是理性引導評論,客觀對待熱點事件。從志愿者的工作情況來看,大部分志愿者在網絡圍觀熱點事件時能夠做到理性對待,態度端正的進行評論,不輕易傳播消極情緒,客觀對待“小道消息”。他們能夠合理使用話語權,準確表達自我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對輿情的引導有積極促進作用。但是不排除一些志愿者警惕程度不高,對一些帶有不良影響或者不實的消息進行傳播,對他人也起到了一定的誤導作用,缺乏及時對消息進行技術處理的積極性,容易對輿情造成不利影響[2]。
①志愿者專業能力培訓體制不完善。目前,大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并未形成完全成熟的體系,發展速度較緩慢,對于志愿者的征集也集中于學生干部范圍之間,對志愿者的業務能力培訓機制也并不完善。大部分高校缺乏專項培訓,少部分有培訓的高校中,培訓重點也集中在對工作性質、工作要求進行簡單說明,缺少對專業技能的長期有效的培訓。
②對網絡信息傳播規律掌握不清晰。網絡文明志愿者以互聯網為主要陣地,但實際上,作為大學生對于互聯網的發展規律了解并不透徹,甚至容易掉入互聯網的陷阱。以微博為例,現今的互聯網自媒體平臺是個巨大的“輿論斗場”,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行使話語權進行發聲,這其中就必定少不了一定的社會戾氣,公開的平臺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份不小的挑戰,變化莫測的“輿論行情”對研究甚少的學生團體來說,更是難以把握和引導。
③獎勵機制難以落實到位。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團隊從本質上來說,依然是一支志愿者隊伍。雖說志愿活動本身不是為了追求回報,但是對于管理者來說,獎勵和評價機制仍然是較好的鼓勵方式,在一定程度能夠提升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這些鼓勵機制在實際落實方面卻受到了很大的阻力[3]。
高校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從組織到磨合都是一個很重要卻漫長的過程,故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志愿者選拔機制。選拔應由學校黨委共青團以及宣傳部領導,各學院通力協作為主要方式,還需要制定詳細的管理辦法和原則,以德才兼備為標準,可能保證志愿者的素質。志愿者在選拔過程中也遵循寧缺毋濫的原則,求質量不強迫數量。
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依托于高校而存在,高校也應當承擔起志愿者隊伍的培訓工作,從而提高志愿者的整體水平。集中培訓的內容應該也以實際操作為主,理論提升為輔,有針對性、個性化地針對每個環節進行培訓。
完善的志愿服務鼓勵激勵機制,是提升網絡文明志愿者服務效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動志愿服務的重要保障。各高校要依據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個性化、有針對性的設置考核機制,將獎勵與淘汰落到實處。
高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學院和專業,其本身也有巨大的個體差異性,適合不同的工作任務。在分配崗位時,應當根據志愿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分配,根據志愿者的專業所長、興趣愛好分建適當的行動小組,讓志愿者在充分展示自身才干的同時能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上發揮能動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