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朋 孫翠迪 李玥君
(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 甘肅白銀 730900)
根據對我院高職學生的跟蹤調查,發現我院學生存在雖然專業技能不錯、但缺乏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操作技能熟練、但缺乏創新意識,阻礙個人升遷和發展;基于人才成長規律以及教育規律和企業、學校、學生訴求[1],針對職業院校學生素養教育現狀以及職業學生的特點,提出“175職業核心素養”,但怎樣通過素養教育來解決學生對企業文化認同感差、職后不穩定、創新能力差、專業對口率低等問題及如何培養德技雙修的職業人的問題,文中[2]沒有具體給出,為此我院“175職業核心素養”教學團隊經過兩年的研究、探索和改進實施,創建了一種職業核心素養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讓素養教育理念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的教育教學模式,并取得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3]。
為實現素養教育實訓化,打造了“XK175職業核心素養智能實訓系統”;該系統以國家職業教育方針、政策為指導,以提升職業教育培養質量、培養造就社會急需的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為目標,以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為核心,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把教育學生敬樂業作為重要內容,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整個系統打造了魯班工坊、綜合實訓室、電子沙盤實訓室在內的三大實訓室;著力培養具備工匠精神、七個習慣、五種能力的新時代職業人,為學校職業素養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提供了一套智能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在“175職業核心素養”課程設計中,針對每一模塊,在素養理論教學的同時,設置配套的活動課程,如“以終為始”該習慣的培養過程中,設置“筆隨心轉”活動課,主要通過筆隨心轉活動PK,訓練學生對以終為始、積極主動的習慣和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的理解和感悟。在“統合綜效”這一習慣培養過程中,設置“沙漠掘金”活動課程,讓學生深刻體會團隊活動意義。
區分傳統意義的活動拓展、實訓內容以課程思路來實現,教師實時點評引導,學生在實訓提升認知。以工匠精神模塊為例,為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專門打造“魯班工坊”,讓學生了解工匠精神,在活動“工匠精神之初體驗”中感悟工匠精神,通過學習將“專、精、創”的精神滲透在自己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 把創新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融入豐富的實訓項目,教學相長,學生在訓練中強化提升。
在工匠精神模塊,我們開設了興趣篇《技能大比拼》,立志篇《榜樣的力量》《傳承工匠精神》,工匠項目之初體驗《繩藝、串珠、篆刻》及規矩篇《我的地盤我做主》。通過“技能大比拼”讓學生在好玩又緊張激烈的活動比拼中體驗動手的樂趣,同時這些活動是經過精心挑選,和將來開展的工匠項目類似,學生能夠從中鍛煉專注、精益求精和創新的工匠精神。通過工匠精神開設,讓學生由“?!币甑健皩W⒆约旱膬瀯荨?,讓學生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進行分析,從而正確認識自己的劣勢,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像無數工匠那樣,充分實現個人價值,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根據學生愛好,在習慣培養培養中,如“雙贏思維”“統合綜效”的習慣培養過程中,設置“紅與黑”“收貨的積極”等游戲課程,通過導入導入游戲化思維,配合智能應用創新玩法,學生樂學樂享,開辟素養教學新氣象。
以課程設計為主線,貫穿素養教學全過程,由素養云平臺為整體支撐,實現綜合應用,助力學生職業精神、職業習慣、職業能力的養成和提升
我院“175職業核心素養的”任課教師從每個系部抽取,通過“職業素養教研室”集體備課,共同學習,每個系部的職業素養授課任務由本系部老師承擔,一方面,授課教師能夠把專業知識與職業素養知識完美結合,讓學生感興趣的同時,體會素養知識與專業知識重要性,能更好培養德技雙修的學生;同時讓教師根據特定課程優選部分或者全部模塊與專業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提高訓練準確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系部教師對本系部的學生比較了解,更能深入學生之中,在“175職業素養”教學過程中,能夠能好的把控課堂,讓學生深度參與課堂。
通過“175職業核心素養 ”課程的開設,在課程特點上:助力學生養成,由“學生”到“職業人轉變”需要具備的職業精神職業習慣,職業能力,遵循人才成長規律身心特點,循好奇、好玩、興趣、成就、感悟、改變的規律,通過日常學習、生活引導、強化,從而使學生達到對自身行為習慣的養成和能力的固。在教學環境與課程設計相融合打造學生樂學、老師易教的教學環境,將環境設計充分融合到課程體系中。環境決定人、環境改造人、環境創造人,對標企業人才需求培養,對標企業對學生素質能力的要求為融入課程思路,將職業精神、職業習慣、職業能力潛移默化貫穿教學培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