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路
(重慶市銅梁區巴川初級中學校 重慶銅梁 402560)
現階段教師在生物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可以積極地看待事物,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所以,如何在教學中有效的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就是教師應注重思考的問題,教師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有效的培養策略,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和把握生命觀念,這對啟發他們探究生物學科的奧妙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科中的功能觀和適應觀等內容,鼓勵學生運用生命觀探究了解生命現象,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比如,在學習“人的來源”時,教師就在教學開始就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識自己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嗎”,一些學生會說出自己父母告訴自己的答案,其中有一些是不正確的。教師可以總結一下“同學們,你們說的答案中,有一些是正確的,還有很多是錯誤的,那么我們究竟是如何來到世界上的呢?我們這節課就來一起學習一下”,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為之后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引入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如,人的生殖系統、胚胎發育等,有效的運用生物學科的科學素材,對他們的生命觀念進行培養,同時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講解完有關的知識后,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有關的視頻資料,讓他們感悟新生命的孕育和誕生的辛苦,讓他們能夠珍愛自己的生命,對父母懷抱感恩之情。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的把握生命概念和意義,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讓他們進一步認識自我,進而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1]。
科學實驗的論證是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就可以通過科學實驗,對學生的理性思維進行培養。實踐活動的落實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一定的要求,學生需要改變固式思維,進而更好的理解和探究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對理論進行驗證,打破學生的固定思維。比如,在學習“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中的細胞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顯微鏡對植物以及動物的細胞進行觀察,引導他們正確的對細胞樣本進行提取。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顯微鏡,能夠補充學生對生物的認知,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驗證,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在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先提醒他們需要提前準備好的實驗材料和工具,進而正確的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為他們的實驗奠定基礎。學生制作好裝片后,教師要教授學生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讓學生正確的操作,對顯微鏡進行調整,清楚的觀察細胞物像,加深學生對于植物細胞中各結構層次的認識。通過實驗論證能夠對學生的理性思維進行培養,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初中生物教學,不僅是為了培養生物行業人才做準備,還需要讓學生正確的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加深對生命觀念的認識,讓他們尊重每個人的生命價值,對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進行培養,這也是生物核心素養的內容之一[2]。教師可在教學中運用角色代入法,基于講解案例,讓學生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感受生命的價值,升華他們的感知,轉化成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道德情感目標。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和生活進行聯系,拓展學生的知識。比如,在學習“疾病與免疫”時,教師在講解完傳染病和威脅健康的主要疾病之后,就可以引入近些年來國內出現的大型傳染病,給學生展示危害和每次傳染病爆發后導致的人員死亡率,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傳染病對于人類健康的危害。比如,教師可以舉例禽流感H7N9,其爆發就是因為人們生活中接觸到了帶有病原體的禽類。教師可以讓他們思考“如果你們處在疾控防疫工作中,你認為需要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以及方案才可以控制或是防止疫病傳播”,讓學生思考和回答,同時可以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勵對學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就需要在教學中多利用積極的方式評價學生。所以,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建立多樣化的評價標準,增加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多進行眼神交流,主動的幫助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堅持鼓勵和激勵他們,讓他們能夠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及時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現階段還有一些教師仍沿用傳統的評價方式,主要靠學生的成績對其進行評價,但是這樣的評價方式存在片面、不合理的問題,無法真實的體現出學生的實際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對評價方式進行改變和創新,采取多樣化的標準,依據他們的情況科學合理的進行評價,將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和應用能力、學習態度等都加入到評價標準中,全面的評價學生,鼓勵他們主動的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改變教學理念和方法,除了教授學生知識之外,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效率和效果,促進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