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榮
(重慶市黔江區新華初級中學校 重慶黔江 409000)
在初中教育體系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為培養學生思想道德水平與形成法治觀念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可以使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樹立正確三觀,形成法律道德意識,為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指明方向。但是,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教師仍然利用灌輸式教學,很少和學生交流,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較低。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重點內容,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對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發展,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現階段,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雖然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導致學生難以得到全面發展,也影響到了教學有效性[1]。第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處于主體地位,沒有凸顯出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學習參與感、積極主動性較低,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第三,不管是教師的教學觀點,還是教師利用的教學案例,基本上都是陳舊落后的,并且和當代學生實際生活不符,導致學生難以把所學知識利用到實際生活中,影響到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的發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想要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應把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作為重點內容。而想要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需要教師轉變自身教學理念,豐富和創新自身的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核心素養[2]。多媒體教學,屬于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其集圖片、文字、圖像、動畫為一體,把其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感官,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靈活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講解“成長的節拍”時,在導入間接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設備,把“少年中國”紀錄片播放給學生,對學生知識范圍進行拓展,指引學生觀看和學習,使學生意識到自身是祖國未來希望,激發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目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教學內容與教學案例和時代發展相脫節。想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多關注實際生活,對實際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搜集,并把其和課堂教學進行充分融合,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這樣不僅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促使學生意識到道德與法治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有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道德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講解“網絡生活新空間”時,教師可以結合當下部分自媒體虛假新聞現狀,對近期社會新聞中的典型案例進行總結,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或者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舉例日常自身瀏覽的信息案例,進而促使學生明白網絡生活的多面性。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自我分辨信息能力,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在以往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也很難長時間保證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情況,開展教學延伸,對身邊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創建多種教學途徑,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3]。
例如,在講解“法律為我們護航”時,教師可以開展一日小記者課外活動,要求學生以哪些法律法規和青少年成長相關為主題,采訪全校師生,并整理采訪結果發表到校報上。在該延伸活動中,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法治意識,還可以有效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實踐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前,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到教學效果。想要有效改善這一教學現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意識到道德與法治教學重要性,結合學生個性特點和發展情況,對教學理念和思路進行創新,利用多種形式教學手段,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扎實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