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福華
(高郵市第二中學 江蘇高郵 225600)
構建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主要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地用最少的時間,去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學的任務。不過,構建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是需要經過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對于教師來說的話,他們需要將自己的教育觀念,進行更新,逐漸向著引導者的角色轉變,為學生最好引路的準備。對于學生來說的話,他們在課堂當中,需要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在教學高中歷史的過程中,教學理念,也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就目前來看的話,還是有很多的教師,在教學高中歷史的過程中,深受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是非常被動的。所以,構建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師就需要將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地進行更新,從而有效地激發出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1]。
在新形勢下,新課程的改革,正在不斷地深入當中,對于傳統的高中歷史的教學方法,也需要進行適當地更新。傳統的歷史教學,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的基本都是一言堂的灌輸模式,為了讓學生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就會采取題海戰術,而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方面,卻存在著很大的忽視,這樣的教學方式下,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也就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地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成為主導者。另外,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做好課堂的引導者這個角色。比如說,當學習到甲午中日戰爭的時候,這節課的重點,是這場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影響,以及清政府迫于壓力,所簽訂的《馬關條約》的內容,還有條約對當時社會的嚴重影響。所以,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列出一個表格,讓學生自行地去整理書本當中的重點內容,而不是把這些內容整理好了給學生去記憶。與此同時,在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還可以開展相應的歷史知識競賽,讓學生對所學的歷史知識,能夠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新形勢下,我國已經處于信息技術的新時代,在教學高中歷史的過程中,對于書本當中的一些抽象還有難懂的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技術,將一些歷史的事件,通過視頻等形式,展示給學生看,這樣的話,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夠更加深刻。比如,當教師講解到抗日戰爭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還有互聯網技術,把相關的歷史圖片,還有抗日戰爭的影視資料等,在課堂上進行導入,在學生觀看之后,邀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讓學生講講自己對抗日戰爭的了解,進而讓學生可以對抗日戰爭,能夠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激發出他們的愛國之情。俗話說的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興趣也是學生在學習時的重要動力,在開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時候,如果能夠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他們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效率,就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不過,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堂導入的時候,教師也需要控制好時間,不能過長,否則的話,就會耽誤歷史課堂的教學,一般來說的話,五分鐘之內都是可以的[2]。
教師在教學高歷史的時候,主要是針對書本當中的歷史事件,進行相應地講解,在講解過后,再去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相應的記憶,這樣的教學過程,其實是相當枯燥,還有乏味的,很容易讓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產生一種厭煩的心理,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的效率,不是很高。所以,在新形勢下,高中的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的情感共鳴,有效地激發出來,營造出一種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教學的情境中,對歷史事件,能夠進行深入地體會。比如,在講解到中國現代的對外關系的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講述在建國之初,我國是怎樣在外交方面進行努力的,還有跟哪些國家之間,建立了友好的關系,到如今,我國的外交已經十分優秀,這樣的話,可以讓學生感到一種自豪。所以,在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共鳴,能夠讓學生對歷史知識,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將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進行相應的提高。
高中歷史的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以及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國的高中歷史教學來看的話,還是存在很多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法,是非常落后的,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的講解,這樣的話,就會很容易導致歷史課堂的教學,在效率上比較低下。因此,在開展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并結合現代化的技術,創新課堂的教學方式,從而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出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