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紅
(江西省南昌縣蓮塘三中 江西南昌 330200)
物理核心素養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課堂教學活動中,需要圍繞著四點入手,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適應自身學習發展的能力。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教材是教育工作開展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物理觀念的有效途徑之一。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加強對物理教材的利用,結合生活現象,引導學生探索物理知識,使學生學會用物理思維判斷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生活中有很多現象包含物理學科的一些規律和定理,如起飛的飛機、由籃筐落下的籃球等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此進行基礎知識講解,使學生在學習中物理觀念與思維得到培養[1]。這樣一來,不僅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優化學習結果,促使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例如,學習《自由落體運動》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自由落體運動,將此作為激發學生深入探究學習的動力,促使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物理知識,并在實踐中學習中形成物理觀念。在教學活動正式開始前,利用多媒體展示樹葉飄落、蘋果落地、雪片從天而降的景象,并對學生問道,在視頻中,你們看到這些現象有什么共同點?還有哪些現象如同視頻一樣?然后引導學生自由討論。當學生討論結束后,引出自由落體運動,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思考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并意識到物理學科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以此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探究性學習活動開展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使學生學會如何解決問題,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在以往教學中,教師會將課本知識直接告訴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獨自消化吸收。對于學生來講,這種學習方式,不僅無法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同時還會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抵觸情緒,無法實現高質量教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與學習能力,需要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進行教育工作,將教材內容轉化成問題,并引導學生對此進行探究學習[2]。該方法的運用,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同時可以激發學生探究學習欲望,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物理知識。
例如,學習《重力勢能》這一內容時,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前,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媒介:第一,什么是重力勢能,重力勢能涉及到哪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二,重力勢能的變化與重力做功是否有關系?第三,重力做功與物體運動的路徑是否有關?舉例說明。第四,結合生活中物理現象,思考重力勢能有哪些特點?在運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確定學習問題后,則為學生留出三分鐘左右的自由學習時間,引導學生一邊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一邊閱讀文本,對教師提出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對此有初步的認識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學習結果進行總結,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學生總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補充,以此完善學生的學習思路,使學生親身感受到知識建立的過程,從而構建科學思維,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提升學生動手能力與探究學習意識的有效方法。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實驗工具準備好,然后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操作實驗,通過親身的實踐與操作,探究更加深入的知識。在學生實驗探究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同時可以使其知識結構得到重組與完善,強化對課本知識的理解[3]。需要注意的是,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有權利和義務參與實踐活動中。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建獨立學習空間,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創新實驗操作方法,獲得更多的成就感與自信心,以此提升實驗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
核心素養中科學態度與責任是教育的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知識進行拓展教育,讓學生了解到物理學科在生活生產、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以此激發學生的嚴謹學習與責任意識,使學生對學習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并將此以視頻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如夏天從冰箱里那出的啤酒瓶出“汗”、海市蜃樓現象、日食現象、先看到閃電,后看到雷等等,使學生對此產生更加直觀的認識。通過知識拓展,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更加深刻直觀的認識,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責任運用專業知識為生活進步作出一些共享,以此提升學生責任意識,實現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培養學生物理觀念、科學思維與實驗探究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促使自身更好學習發展的品質,實現教育的目的。教育工作中,提升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并組織多種類型教育活動,為學生個性發展打下更加堅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