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芝
(福建省漳州立人斯特合作學校 福建 363000)
高考真題的出題思路與方式,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影響非常大,不僅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也是學生培養的方向。在高中歷史教育工作中,加強對歷屆高考真題的研究與分析,了解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此制定科學教學計劃,以此推動歷史教育工作順利進行。
通過對當前階段高考歷史真題的分析發現,高考命題專家出題的過程中包含很多與全球問題、傳統文化等時代性有關的內容,要求學生利用歷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仍以教材內容為主,很少對課本知識進行拓展與延伸,導致教學局限性問題出現,影響學生思維的開發[1]。這一問題,對當前歷史教育工作開展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帶來了非常多的挑戰,需要教育工作者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革與完善,以此實現學生知識面與視野的拓展,為學生適應新高考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考歷史真題的出題模式與形式也發生變化,更注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評價與檢查。這對于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來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適應教育改革,同時還要將核心素養內容落實到實際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品質與素質[2]。但是課堂教育工作中,教師忽略了核心素養的滲透,仍以教材知識為教學重點,導致課本知識教學效果不理想,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為了適應時代發展,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就教材內容進行資源拓展,融入更多與時代性發展有關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得到提升。資源的拓展不僅具有豐富教材內容的作用,同時還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意識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資源選擇的過程中,應以教材為主,以發展學生能力為目標,科學選擇教育資源,以此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核心素養滲透培養學生適應自身終身學習品質與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愛國情感、史料實證、歷史知識運用能力得到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涉及到方方面面[3]。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有意識地進行核心素養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文化意識與素質,以此提升教育工作質量,實現素質教育要求。
例如,學習《偉大的抗日戰爭》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入歷史資料,利用此講解抗日戰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在課堂活動中為了讓革命戰士付出的一切產生更加直觀的認識,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長征》這首詩朗誦,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了解革命斗爭的不易。在音頻播放前,對學生問道:同學們,我們通過影視資料和視頻,都了解紅色革命時代,戰士和人民為民族和平付出的一切。今天我們就來聽一聽詩人是如何描述戰士們的艱辛的!(播放音頻)。當音頻播放結束后,則引出教材內容,讓學生在史料的輔助下,感受民族精神與責任意識,以此提升學生的良好情感,實現學生史料素養培養的目的。此外,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對史料的真偽進行辨別,提升學生辨別真偽的能力,更好的運用歷史知識。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對歷史真題的研究,了解歷史真題對高考的影響,并結合教育發展特點,對教學形式與內容創新,融入更多時代性的知識,拓展學生知識面,使學生了解更多歷史知識。此外,滲透核心素養內容,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使學生更好的適應高考模式的變化,提升自身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