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鋒
(重慶市巫山大昌中學校 重慶巫山 404707)
微視頻是基于信息技術基礎上發展來的,屬于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創新,在教學中進行運用,可以提升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微視頻的運用具有積極影響,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為教師的重難點講解提供便利,教師基于微視頻共享,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就要充分認識到微視頻的優勢,結合教學內容,合理的進行應用,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理解知識。
課前預習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新課改也要求課堂教學重點要遷移,這也讓學生的預習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因為各方面因素,使得學生的預習效果普遍不是很理想,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運用微視頻幫助學生預習。教師可把新課劃分成一些知識點,分別錄制微視頻,之后傳到網絡平臺,學生通過下載就可以觀看和預習,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1]。比如,在學習等差數列定義之前,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把知識劃分成幾部分,包括:情境引入定義;怎樣判斷一個數列是等差數列;首項和公差計算公式等,分別制作微視頻講解知識點,為學生的預習提供指導,提升他們的預習效率和質量,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能夠跟上教師的步伐,有目的性的聽講。
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性的教學情境,拉近學生和數學學習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比如,在學習“函數與方程”中的“運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時,教師在導入環節就可以創設情境,引入某商場“競猜智能手機價格”的視頻情境,讓他們觀看,并提示他們思考“采取什么方法能夠在限定的次數內猜出價格,且最接近真實的價格?”,學生在組內討論中,提前預習過的學生就會想到要用區間一分為二的方法。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新課內容,運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讓學生在組內思考“在2000-4000元范圍內猜測價值和在特定區間內求函數的零點有沒有相似的地方?試著解方程lnx+2x-6=0在區間(0,3)中的近似解”。通過生活性情境導入,能夠提升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學生會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提升教學的效果。
教師在設計微視頻教學情境時要做到直觀性,要依據數學定義、概念、推論和公理等知識點的教學要求,創設出直觀的微視頻情境,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對課堂信息進行捕捉、理解以及處理,幫助他們構建知識[2]。例如,在教學情境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就要發揮出自己的教學智慧,把各種有關要素進行整合,設計出微視頻,給學生營造直觀貼切的信息場景,在展示的過程中帶領學生深入學習知識,比如,在學習“充要條件”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概念,就可以先給學生展示自己創設的微視頻情境“電路圖問題”的動畫視頻,其中有“以開關A 的閉合作為條件A,以燈泡B亮作為結論B”,通過動畫形象進行分解,給學生直觀的展示,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有效的展示不同的情形,比如,充分必要條件、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等,讓學生可以鞏固物理知識,通過視頻情境掌握“充要條件”的概念,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激活他們的認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微視頻,可以創設問題性情境,這也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比如,在“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用動畫的方式模擬視頻素材,視頻中“小李問小馬借錢,小馬同意在一個月內每天借給小李100元,并要求小李在三十天中每天給他利息,第一天的利息是1元,第二天的利息是2元,第三天的利息是4元,每一天的利息都是之前一天的兩倍,你們認為小李會同意這個交易嗎?他會賠錢還是賺錢?”,這樣的情境創設,可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很多學生還動筆計算。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啟發以及引導學生掌握簡單的問題,比如,前n項和公式、通項公式等,給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比如,等價轉化、分類討論等,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奧妙,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加強他們的問題分析以及解決能力。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具體講解所有的知識點,學生的消化吸收也不徹底。為了提升學生的課后鞏固和復習效果,教師就可以應用微視頻,將教學重點以及難點、典型例題制作成微視頻,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薄弱的地方進行彌補,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升復習效率和質量。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微視頻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讓課堂教學順利的開展,提升教學的質量。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正確的運用微視頻資源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求知欲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情況制作微視頻,探究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他們自學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