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緒榮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學 安徽六安 237151)
散文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具有文學性,同時還具有藝術性,有良好的審美內涵。散文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雖然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然而因為人生經歷有限,語言素養不足,導致學生在欣賞散文時還無法全面的感受文中的思想情感以及藝術功底,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要想改善和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提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教育效果。
新課改日益深化,對散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教師也結合要求對教學進行創新。但是在散文閱讀教學改革中還是有一些問題存在,比如,教學目標設置缺乏合理性,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以及能力。當前在教學中一般是教師講解,教師會先劃分課文,之后按照段落講解,導致散文碎片化,無法實現“形散神不散”的要求,導致學生無法有效的掌握文章。
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并未全面、正確的認識到教學的重要意義,導致教師只看重學生的閱讀結果,但是卻忽略了學生閱讀審美能力的培養,長期如此,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能有效的在課堂中配合教學活動,會限制他們的閱讀審美能力發展。
評價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能夠檢驗學生閱讀能力以及學習效果。然而現階段在評價中,教師將閱讀成績作為主要評價依據,用標準化的答案評判他們的閱讀結果[1]。每位學生之間都存在差異,相同的文章,不同的學生,理解的程度也不同,只用標準答案簡單的評價學生,并不能體現出學生之間的差異,還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信心,導致學生產生固式思維,限制他們的審美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發展。
為了提升散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就需要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發展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創新,結合學生之間的差異,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時,教師就要結合學生情況以及課文難易情況,合理的設置教學目標。教師要基于學生的情況,先設置初級教學目標,如,提升學生散文閱讀技巧、審美意識等,之后合理的調整目標難度。從初步目標到高層目標,要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自主閱讀十分重要,特別是對高中生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可以確保他們的自主閱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激發他們的自主閱讀鑒賞興趣,將散文的思想、藝術和形式美有效的體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更好的感受文學的力量。比如,在學習《記念劉和珍君》時,其就是記人散文,包含了濃烈的情感,是魯迅先生少有的幾篇奔放恣肆之一,這些特點要求學生深入閱讀以及體驗。劉和珍言行遭遇、反動派殺害進步青年的惡行、作者悲痛追悼原因、作者對愛國青年的情感,這些都要求學生自己閱讀和品味,進而豐富他們的內心情感,得到思想感染,讓學生與作者的心境一致,進而深層次的把握文章。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觀察以及引導,尤其是要注重品析作者看起來矛盾的語言,如“我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等,體現出作者冷靜的理性以及熱烈情感間的交錯共融,要求學生進一步體會。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對于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同時讓他們在閱讀中體會散文的美感,引導他們感受文章的情感,加強他們的閱讀體驗,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教師還要在教學中發揮好引導作用,讓他們總結歸納散文閱讀要點,深層次挖掘散文表達形式以及內容,將散文審美技巧傳授給學生,幫助他們分析散文內容,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提升散文閱讀審美教學的效果[2]。比如,在學習《故都的秋》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互聯網或是教輔資料中查閱作者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等,讓他們初步了解作者思想狀態,之后讓他們總結課文中景物描寫相關的句子,基于對景物描寫進行分析以及體會作者情緒變化,把他們帶入文章的審美情境中,加強他們的審美體驗,提升他們散文分析的技巧。
要促進散文閱讀教學改革,教師就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以及方法,打破單一的評價方式,除了要關注學生的閱讀結果,還要重視對他們的閱讀審美能力進行考核,第一時間找到學生在閱讀審美中的不足和問題,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改正,提升他們的整體閱讀審美能力。基于考察學生對于散文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能夠初步了解他們的閱讀審美能力,結合他們對于問題的理解以及回答,客觀的評價學生。
綜上所述,散文是一種重要的文學樣式,對于當前散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困境,應積極的采取措施進行改善,進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依據教學情況和學生情況,加強學生對于散文主旨以及語言的欣賞和分析,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審美享受,提升的散文審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