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
敗血癥的發病率低,但其死亡率較高。膿毒血癥容易發生多器官衰竭,包括急性腎功能衰竭,容易引起內部環境紊亂。敗血癥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發病機制是機體的炎癥反應,代謝酸度和氮產物的保留。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持續血液濾過)具有消除患者血液中炎癥因子和代謝廢物的功能,其是目前搶救急性腎功能衰竭、嚴重心力衰竭、重癥胰腺炎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措施。因此,治療敗血癥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目的是去除體內炎癥介質和毒素,糾正電解質酸堿平衡,穩定體內環境[1,2]。連續血液濾過和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是治療敗血癥和急性腎衰竭的主要方式。本研究選擇本院2017 年2 月~2019 年1 月本院以收治的膿毒血癥并急性腎衰竭患者隨機分組,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實施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則實施持續血液濾過治療。比較兩組膿毒血癥并急性腎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恢復正常白細胞水平的時間、恢復正常體溫的時間、通氣的平均時間、住院的平均時間;治療前后患者肌酐、β2微球蛋白監測水平、血尿素氮水平,治療前后肌酐、β2微球蛋白監測水平、血尿素氮水平,分析持續血液濾過和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對膿毒血癥并急性腎衰竭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2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70 例膿毒血癥并急性腎衰竭患者,隨機分為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和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每組35 例。其中,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男20 例,女15 例;年齡41~76 歲,平均年齡(57.21±6.27)歲;病程2~7 d,平均病程(5.21±1.08)d;原發疾病當中,肺部感染12 例,胰腺炎15 例,膽道感染有8 例。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男19 例,女16 例;年齡41~76 歲,平均年齡(57.21±6.27);病程2~7 d,平均病程(5.17±0.26)d;原發疾病當中,肺部感染12 例,胰腺炎14 例,膽道感染有9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給予抗感染、液體復蘇、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和酸堿平衡等治療。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實施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給予碳酸氫鹽作為置換液,Sledinger 技術穿刺股靜脈留置導管,建立血管循環通路,用前稀釋方法輸入藥物。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則實施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給予碳酸氫鹽作為置換液,經靜脈給予雙腔導管留置,血流速度在180~220 ml/h,實施肝素抗凝,并維持凝血活酶時間2 倍左右。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C 反應蛋白水平、內毒素水平,恢復正常白細胞水平時間、恢復正常體溫時間、通氣時間、住院時間、治療前后肌酐水平、β2微球蛋白監測水平、血尿素氮水平。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肌酐、β2微球蛋白監測水平、血尿素氮水平恢復正常,生命體征穩定;有效:肌酐、β2微球蛋白監測水平、血尿素氮水平改善,呼吸情況改善;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顯效15 例,有效16 例,無效4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8.57%;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顯效10 例,有效14 例,無效11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68.57%。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C 反應蛋白水平、內毒素水平比較 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治療前的血白細胞計數、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C 反應蛋白水平、內毒素水平分別為(14.67±0.31)×109/L、(24.21±0.52) 分、(13.31±3.21)mg/L、(52.24±3.41)pg/ml;治療后的血白細胞計數、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C 反應蛋白水平、內毒素水平分別為(9.43±0.21)×109/L、(16.27±0.33)分、(9.52±1.34)mg/L、(25.14±1.12)pg/ml。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治療前的血白細胞計數、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C 反應蛋白水平、內毒素水平分別為(14.82±0.31)×109/L、(24.87±0.31)分、(13.22±3.11)mg/L、(52.11±12.21)pg/ml,治療后的血白細胞計數、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C 反應蛋白水平、內毒素水平分別是(6.21±0.25)×109/L、(12.22±0.21)分、(7.12±1.25)mg/L、(16.21±1.16)pg/ml。治療前,兩組血白細胞計數、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C 反應蛋白水平、內毒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的血白細胞計數、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C 反應蛋白水平、內毒素水平均低于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恢復正常白細胞水平時間、恢復正常體溫時間、通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恢復正常白細胞水平時間、恢復正常體溫時間、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11.02±0.21)、(10.02±0.45)、(11.01±2.64)、(12.21±1.21)d,均短于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的(12.14±0.28)、(12.14±0.21)、(13.15±3.52)、(16.62±2.25)d,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肌酐、β2微球蛋白監測、血尿素氮水平比較 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治療前的肌酐、β2微球蛋白監測、血尿素氮水平分別為(390.67±70.31)μmol/L、(6.21±1.52)μmol/ml、(20.31±3.21)mmol/L;治療后的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的肌酐、β2微球蛋白監測、血尿素氮水平分別為(184.21±30.25)μmol/L、(4.22±0.77)μmol/ml、(15.12±1.24)mmol/L。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治療前的肌酐、β2微球蛋白監測、血尿素氮水平分別為(390.21±70.21)μmol/L、(6.24±1.32)μmol/ml、(20.19±3.11)mmol/L;治療后的肌酐、β2微球蛋白監測、血尿素氮水平分別為(160.67±21.21)μmol/L、(3.21±0.32)μmol/ml、(11.31±1.55)mmol/L。治療前,兩組肌酐、β2微球蛋白監測、血尿素氮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肌酐、β2微球蛋白監測、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膿毒血癥并急性腎衰竭是一種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果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就會導致各種疾病的出現,使肺炎的發病率逐年增加[2]。膿毒血癥并急性腎衰竭患者癥狀嚴重,需要及時進行有效治療,以糾正呼吸困難。而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效果有限。連續血液濾過和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是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手段,可有效清除體內炎癥因子,阻斷炎癥級聯,糾正酸堿和電解質紊亂,穩定身體環境。膿毒癥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是敗血癥的關鍵時期[4,5]。根據現有研究,持續血液濾過可以糾正患者的電解質平衡,也可以清除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等。通過阻斷炎癥反應,持續清除患者體內多余水分,維持患者生命體征和內環境穩定性及代謝物、毒素、藥物等在患者體內的各種功能,在危重患者的治療中充分發揮其優勢[6,7]。連續靜脈血液濾過和靜脈血液透析濾過處理均可通過過濾和吸附過濾器去除炎癥因子和毒素,有效穩定環境,糾正酸、堿、電解質的不平衡,控制敗血癥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的進展,療效確切??梢酝ㄟ^從患者血清中去除溶質,穩定內部環境和調節免疫力來幫助減輕敗血癥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癥狀。與普通透析相比,持續血液濾過有利于患者的血液動力學穩定性,有利于恢復酸堿平衡和電解質平衡,溶質、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清除效果都很好[8-10]。
本研究中,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的白細胞計數、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C 反應蛋白水平、內毒素水平均低于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恢復正常白細胞水平時間、恢復正常體溫時間、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持續血液濾過治療組肌酐、β2微球蛋白監測、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持續血液濾過治療膿毒血癥并急性腎衰竭效果確切,可有效控制機體炎癥,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腎功能,對機體炎癥進行有效控制,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