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偉 安龍敏
中材建設有限公司(100176)
物聯網AI 大潮正沖擊著包括工程行業在內的所有行業。 對于新興經濟體來說,其在發展中雖然有一定的經驗、技術積累,但是距離工業現代化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對于處在轉型期的工業工程公司來說,以人為本、順勢而為地應用BIM 技術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目前,隨著工程總承包模式的流行,國內外設計院、供貨商、施工企業等利益相關方已經高度互相依賴,但是由于利益主體不同,傳統工程管理模式缺乏創新和研發動力,可以說已經發展成典型的外包合作模式,而要另起爐灶重塑經營模式,則各方均難以承擔由此帶來的轉型陣痛。傳統的工業工程技術經過多年積累,已經走向成熟,做大量顛覆性的創新非常困難,技術上的突破也多集中在對系統流程做些節能環保方面的升級改造??缭礁餍懈鳂I技術壁壘的大工藝仍然在路上,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工業化進程。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展翅高飛,利用已有成熟技術打造高效實用的BIM 系統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無論何時何地,人才均為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 企業要挖掘自身潛力,培養自己的工藝設備工程師,其主要職責不僅僅是進行工藝設計,更要植根于設備專業,將生產線分模塊、將設備進行拆解組合,建立全套工藝設備數據圖庫,這樣就部分擺脫了對主機供應商的依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Synchro 4D 施工模擬軟件是一款具有成熟的施工進度計劃管理功能的軟件,可以為整個項目的各參與方提供實時共享的工程數據,工程人員可以利用Synchro 4D 軟件進行施工過程可視化模擬、施工進度計劃安排、高風險管理、設計變更同步、供應鏈管理以及造價管理。 Revit 是用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構建的專業軟件,可幫助設計師設計、建造和維護質量更好、能效更高的建筑。 BIM 模型能夠幫助建筑師減少錯誤和浪費,進而創建可持續性更高的精度設計。 BIM 模型能夠優化團隊協作,支持工程師、建造人員與業主更加清晰、可靠地溝通設計意圖。 Revit 為多專業協同工作的BIM 核心建模軟件,Tekla 為結構深化設計軟件,二者在結構設計過程中需要緊密地聯系和協同應用,要打通Revit結構模型和Tekla 結構模型之間的雙向數據交互通道,方便結構設計人員在工作中應用。3D 向4D 進階要應用到模型與任務的自動匹配,即在Synchro 4 D中通過特定的關聯關系的設置,讓三維模型與進度計劃進行自動關聯。 這樣可以批量處理模型與任務關聯,提高設計施工等工作效率,實現可視化項目管理。
任何技術革新均會帶來轉型陣痛,要成功在互聯網大潮中實現華麗轉身,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不可或缺,這就要求企業一方面挖掘內部潛力,設立獎勵機制,鼓勵工藝專業向設備專業轉型,并將傳統的全流程工藝設計轉變為模塊化車間設計,逐步實現車間標準化;另一方面,企業要有針對性地招收設備專業的人才,對其進行工藝及軟件培訓,將其轉化成工藝設備工程師。 人員和技術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要盡快建立標準模型庫,3D 設計軟件都標配了部分模塊和模型,都僅僅是工具,而其發揮作用的關鍵是掌握工具的工程師和根據實際建立的模型塊,設備模型的建立是實現3D-BIM 系統設計的基礎, 由專業的工藝設備工程師對設備進行拆解,逐步將設備模塊化,并持續加以細化,接下來就可以對主機設備進行分塊標準化采購, 例如電機、減速機、鋼結構、標準件等集中采購,這樣供應商就變成了標準化的工廠,作為掌握核心技術的設計院或者總承包商則擺脫了對供應商依賴,可有效降低成本。 由于集約標準化設計便于實現全球采購,更便于打造全球供應鏈,而工程公司所倚重的核心技術正是存在于這個3D-BIM 模型之中,這就使工藝設備工程師實現了自身價值,可以從整個系統的角度提出創新的技術方案。 而通過3D 模塊庫的建立,通過打通軟件進階壁壘,即可輕松實現4D,從而可以在規劃、設計階段就完成成本預算和施工方案的編制, 通過對相關運營成本以及供應鏈信息的添加,實現整個工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 這種精益型生產模式既發揮了我國工業門類齊全的優勢,突出了系統集成的能力,也將核心技術匯聚于實戰應用端。
唯有終身學習才是這個時代永恒的主題,打造現代化工業強國需要我們這一代或幾代人用持續的終身學習來實現,立足于我們所處的各個領域的最基本單元,將匠人精神發揮到極致,挖掘內部潛力,拓寬資源渠道,通過打磨自身的業務鏈條來強化企業發展的基礎,以新的業務模式迎接大數據智能化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