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衛巍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屬于惡性腫瘤疾病,患者有無痛性淋巴結以及肝脾腫大等表現,合并發熱、盜汗等癥狀。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以放化療綜合治療手段為主,但是,部分患者治療仍有失敗風險,自體干細胞移植是治療復發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標準[1]。而考慮老年人的特殊性以及無移植適應癥情況,如何有效治療成為了研究的難點。臨床工作中一直嘗試通過藥物治療手段治療復發耐藥老年淋巴瘤患者,本文就吉西他濱聯合奧沙利鉑治療的效果與安全性進行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50 例復發耐藥老年淋巴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齡最小61 歲,最大80 歲,平均年齡(67.8±5.6)歲;疾病情況:彌漫大B 細胞性淋巴瘤患者25 例,濾泡淋巴瘤患者15 例,外周非特異性T 細胞以及套細胞淋巴瘤患者各5 例。納入標準:①臨床檢查確診的復發耐藥淋巴瘤患者;②>60 歲老年患者;③獲得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④患者一般資料完整,患者/家屬知情配合參與;⑤化療前患者血便常規等正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患者;②合并精神等方面失常患者;③拒絕配合參與/中途退出治療患者。
1.2 方法 給予患者1000 mg/m2吉西他濱靜脈滴注,d1、d8;奧沙利鉑130 mg/m2,d1,4 周為1 個周期。復發耐藥淋巴瘤老年患者化療后予以阿扎司瓊止吐,骨髓抑制者予以升血小板、白細胞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記錄復發耐藥淋巴瘤老年患者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表現情況(參考WHO 不良反應分級標準)。治療效果評價標準[2]:參考WHO惡性腫瘤化療療效評定標準進行療效評估,包括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病情穩定(SD)、疾病進展(PD)幾個標準,治療總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2.1 治療效果分析 50 例患者治療后,完全緩解10 例,部分緩解28 例,病情穩定10 例,疾病進展2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6%(38/50)。
2.2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析 50 例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胃腸道反應及骨髓抑制反應。胃腸道反應患者中,惡心嘔吐1 級10 例、2 級5 例、3、4 級各1 例,總發生率 為34%(17/50);腹瀉1 級10 例、2 級3 例、3 級1 例、無4 級患者,總發生率為28%(14/50);口腔黏膜炎1 級5 例、2 級4 例、無3、4 級患者,總發生率為18%(9/50);肝功能異常1 級6 例、2 級3 例、無3 級和4 級患者,總發生率為18%(9/50);腎功能異常1 級3 例、2 級1 例、無3 級和4 級患者,總發生率為8%(4/50)。骨髓抑制患者中,白細胞減少1 級12 例、2 級和3 級各1 例,4 級3 例,總發生率為34%(17/50);血小板減少1 級7 例、2 級4 例、3 級和4 級各1 例,總發生率為26%(13/50)。
淋巴瘤是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生活質量的惡性腫瘤,處在中晚期階段患者以化療手段治療為主,其中CHOP 方案是治療首選,治療后約半數患者可完全緩解,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有復發風險。臨床工作中發現,老年人合并基礎疾病情況明顯且體質差、化療耐受性差,加上患者無自體干細胞移植適應癥,如何安全且有效的治療復發、耐藥老年淋巴瘤一直是治療工作研究的重點[3]。吉西他濱用藥后能夠阻斷DNA 合成,有效殺滅S 期腫瘤細胞,阻斷細胞增殖。奧沙利鉑通過產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A,進而抑制腫瘤細胞DNA 合成。另外,患者胃腸道反應小,耐受性好。奧沙利鉑+吉西他濱協同作用下,能夠進一步增效,治療老年復發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近期療效顯著,進而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另外,由于老年人體質的特殊性,導致化療耐受性比較差,所以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反應情況相對明顯。但是,患者不良反應相對輕微,多數患者可耐受,對于嚴重骨髓抑制不良反應患者可以采取升血小板等對癥支持治療,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的預后效果。涂江江[4]研究指出,吉西他濱與奧沙利鉑聯合治療復發與耐藥老年淋巴瘤患者預后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是有效治療方案。
本試驗結果顯示:50 例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為76%,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4%,腹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8%,口腔黏膜炎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8%,肝功能異常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8%,腎功能異常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8%,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4%,血小板減少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6%。由此說明,處于老年階段的復發耐藥淋巴瘤患者經過吉西他濱與奧沙利鉑聯合治療預后效果良好且安全性可以接受。
綜上所述,基于老年人體質等方面的特殊性,老年淋巴瘤患者的復發、耐藥情況明顯,而采取吉西他濱與奧沙利鉑聯合治療安全且有效,患者耐受性和接受度較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是有效的聯合治療方案。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療預后,臨床工作中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