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金
廈門世茂新領航置業有限公司(361000)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在山地建立并發展城市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大[1]。 盡管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鎮化的步伐,建筑行業也獲得了發展的機遇,但是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 如何在保護山地環境的前提條件下提升山地建筑總圖設計的功能性、經濟性和安全性,已成為當前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2]。
山地的地形較為復雜,不僅擁有較高的海拔,而且起伏程度也相對較大,不管是對建筑的設計環節還是施工環節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其中,在對標高進行控制時,也存在著一定的難題。一般情況下,在平地上標高時只需從對建筑的高度加以考慮即可。 山地地形起伏較大,不可免地要對每一棟建筑的標高進行針對性地區分和設計,還要結合整個建筑群的實用性及經濟性等進行全面考慮,這無疑加劇了山地建筑總圖設計的難度。
山地地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所以在對排水系統進行設計時,往往會遇到或多或少的難題。 山地已經形成了相對固有的排水渠道,而且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還要滿足建筑自身的排水要求和使用需求,所以二者之間難免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沖突。 基于此,在對山地建筑的排水系統進行設計時,需要結合不同山地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合理性和科學性的設計,以便能夠盡可能地減少安全隱患的發生概率。
山地建筑的交通問題不容忽視。 受到山地地形的限制,山里的交通情況也因此變得非常復雜。 在山地建筑設計時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則會帶來一系列問題,特別是對于盤山公路的建設而言,在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提前規劃好相應的交通路線,才能有效提升整個建筑的可用性。
在對山地建筑總圖進行設計時,需堅持合理有效的原則,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為了能夠實現山地建筑和山地環境的有機融合,對于山地建筑景觀的設計方案及其他細節處理方面的方案,都要統一地規劃和整合;②在設計山地建筑總圖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充分尊重自然,保證山地建筑的結構、外形及配套景觀都能與周圍環境進行有機融合;③還要根據山地地形的具體情況,對山地建筑的高度、朝向及間距等進行合理設置,將對生態造成的破壞降到最低。
在山地建筑總圖設計過程中,需遵循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 山地地形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不僅海拔高度存在差距,而且起伏程度及硬件設施等方面也不盡相同,所以要想使山地建筑總圖設計變得更加合理化、科學化,則需要根據山勢的實際情況,對建筑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布局。 除此之外,要對自然元素進行充分且合理的利用,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自然植被造成的破壞。 與此同時,還要防止因工程建設帶來的泥石流災害。
在山地建筑總圖設計的過程中,還應堅持統籌協調的設計原則。 在設計環節,不僅要結合山地的實際情況提升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還需顧及山地建筑的美感及錯落感。 在物資準備環節,不僅需要做好相應的運輸,也要將飲食供應、水源需求等安排妥當,這樣才能保證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在設計山地建筑總圖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對土地資源和山川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遇到山地應盡可能地避免將其夷平,建設全程始終堅持保護環境的原則;②在建筑朝向設計中,需背山靠水,充分發揮山地地形的采光和通風的優勢,減少整體布局的凹凸性;③當建筑數量較多時,需對建筑物之間的間距進行合理安排,在結合其相對位置的同時也要考慮當地的日照條件,盡量避免出現建筑相互遮擋的情況;④在設計建筑總圖時,需結合山地的實際地貌合理布局,擺放的建筑需在地形的基礎上考慮荷載大小,然后決定是否要挖方或填方;⑤在設置標志性建筑時,應置于山地凸出處,并結合周圍的環境確定其風格。
在山地建筑總圖設計的過程中,難免涉及大量的土方平衡設計,包括開挖原有的地基。 除此之外,也會涉及填方環節。 在開挖土體的過程中,由于山地地形較為特殊,盡可能地避免積水帶來的各種危害,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則,一層一層地開挖。 當完成開挖以后再用回填土進行一層一層回填。 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選用的回填土需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一般情況下,在進行回填土填方時,為了節約成本,可將其深度控制在3 m 之內。 如果條件比較有利,還可用放坡替代擋土墻,如此一來不僅能夠盡可能地降低工程造價,而且能夠提升坡地景觀的觀感。 為了盡可能地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還應在設計時考慮到山體的切削要求,對永久性邊坡支護進行合理的設計。
由于山地的海拔和坡度都不盡相同,在布局道路時需對山地建筑進行分區設計,規劃不同的道路設計方案。 在規劃道路時,應按照依山就勢的原則,不僅要最大限度地保證山地的自然形態,而且要根據山地的等高線,使道路線形與山地的曲折形態有效結合,宜曲不宜直[3]。 為盡可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設計道路時需分清主次干道,在主干道周圍安置建筑的重要部分,次干道則需要覆蓋所有的建筑,除此之外,還應將消防、救護及地下管線設置等需求考慮其中,不斷完善山地道路設計系統。
在進行管線綜合設計時,室外管線涉及給水管、污水管、電信管和電力管,為保證各建筑的供給充足,應將所有管線敷設于地下。 一般情況下,在設計山地建筑總圖時,都會將室外管線敷設在主要道路下。 由于部分工程室外的道路彎曲不平,而且線路迂回曲折,特別是對于電力及電信管而言,其敷設過程中保證距離最短。 如果全都沿機動車道路敷設,則會浪費很多不必要的管材,所以沿著主要道路敷設即可。
由于我國山地眾多,山地地形較為復雜,再加上地質環境條件相對復雜,所以要想實現山地與建筑、道路與地形的有效融合,在施工前對山地建筑總圖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顯得尤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