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第一中學 安徽淮南 2322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的融合,將會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教學常態。老師作為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才能夠對各種創新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靈活運用。在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平板教學的運用逐漸普遍起來,給物理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此同時,平板教學中也很容易出現一些影響教學的因素,這就要求老師及時反思教學中的問題,對其充分把握及規避,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將平板電腦輔助進行的作用發揮出來,更好地服務高中物理教與學。下面將針對平板電腦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利和弊主題進行分析。
根據近幾年的高中物理教學經驗,筆者總結了平板電腦的幾點運用優勢,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物理知識的抽象性較強,尤其是到了高中學習階段,其知識往往更復雜和抽象,而且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的很多物理實驗,都無法在實驗室中實際操作,這將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不利影響。利用平板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其直觀展示功能,將原本復雜的知識點、抽象的實驗,進行具體化、形象化的展示,不僅能讓老師的教學更加的簡單,還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更加易懂,提高物理教與學的效果[1]。
比如在教學《宇宙航行》一課時,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有很多,包括衛星的線角速度、周期與軌道的關系、衛星的發射速度與運行速度關系等。但要想讓學生真正達成學習目標,就需要學生掌握豐富的相關知識,這便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對此,老師便可以運用平板教學,利用平板將衛星的動態軌跡進行展示,以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的難題。如先向學生展示第一宇宙速度,并在演示中對地球與衛星的質量、衛星的速度等這些內容,都進行詳細的標注,當學生對其有深入理解之后,老師在繼續對第一宇宙速度與衛星速度的關系進行演示,這樣學生便可以輕松理解衛星繞行地球的原理。由此可見,平板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老師可以借助其化抽象為具體的優勢,讓學生對抽象知識間的關系進行理解,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夠促使學生的形象思維逐漸朝著抽象思維過渡,能為學生后續深層次的學習鋪墊。
高中物理教學中,老師要明確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要善于通過生活化的教學途徑,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這樣能幫助學生對原理知識進行有效學習,并促使學生實踐應用意識及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一課時,為了加深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老師便可以利用平板引入生活化的內容,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高學生的認知效果。比如利用平板給學生展示平時坐公交車的畫面,畫面中發生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在紅燈時,司機突然急剎車,全車的人都出現了身體向前傾的現象;而在綠燈時,司機開動汽車時,全車的人又出現了身體后仰的現象。同時,不管是前傾還是后仰的畫面中,每個人的動作幅度都不同。在此種畫面中,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了起來,而且學生還對其進行了主動探究,從而明確了什么是慣性,慣性和質量之間的關系。在此種教學背景下,筆者通過對學生實際生活的觀察,發現學生們在生活中也會主動運用知識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解決,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對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及素養的提升意義重大。
平板教學在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的時間并不長,所以在對這種創新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很多老師為了在課堂中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常會出現過分濫用的情況,這便會出現平板教學完全替代傳統教學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也很容易對其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在應用平板教學的過程中,如果過分應用平板教學技術,便會出現忽視教學本身及學生實際情況的問題,促課堂教學效率出游低下狀態。
比如,很多老師在利用平板教學時,出現了僅將教學內容上傳平板的情況,所以教學中老師的教學僅局限在對平板內容的展示方面,卻沒有對知識進行串聯,也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所以學生整個學習過程處于十分茫然狀態,影響了最終的課堂教學效率。
平板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的弊端,不僅體現在老師過分應用平板方面,還體現在學生方面,如部分高中生自制力較差,運用平板學習時注意力容易被平板吸引,而沒有參與到對知識的學習中,這將會影響學習的效率[2]。不僅如此,還有一部分學生在平板學習中,會缺少實踐和創新的意識,這將會局限學生綜合能力及素養的提升。這其實就是老師沒有將平板教學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大腦思考等結合起來導致的,使教學的效率低下。
綜上所述,平板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簡化學生的學習過程,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動手操作,讓學生對知識透徹學習,并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核心素養,讓學生的物理學習越來越有效率。因此,老師在運用平板教學時,必須要不斷總結其弊端,并對其進行不斷規避,真正能夠進行揚長避短的教學,推動高中物理教與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