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星文
(南昌市新建區昌邑中心小學 江西新建 330122)
小學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邏輯性,若僅僅通過教師講解理論知識,以及通過死記硬背的形式記憶數學知識,學生是很難真正深入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的。這就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促使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做到融會貫通和學以致用。小學數學實驗,主要是指實際操作實驗素材,對數學理論進行解釋,對數學猜想進行構建,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在實驗過程中,通過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解決,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這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學習,促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自主思考和探究,不斷提升學生數學水平和核心素養。
小學階段學生活潑好動,一般情況下是很難做到一節課全程集中注意力的。因此,在小學數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把實驗教學和情境創建進行充分融合,通過創建良好的實驗情境,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性,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可以自主在情境中操作實驗,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促使學生可以掌握實驗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提升學生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1]。
例如,在講解“圓”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把兔子與烏龜賽車動畫呈現給學生,動畫中兔子騎著高大的正方形車輪自行車,烏龜騎著矮小的圓形車輪自行車,最后烏龜獲得勝利。在觀看結束后,學生會產生疑問,為什么兔子騎得自行車又高又大,但是缺輸給了烏龜,這個車輪形狀有關系嗎?緊接著,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利用卡紙、膠水、剪刀、畫筆等工具,制作方形輪子與圓形輪子,制作完以后同時運轉兩個輪子,經過操作可以發現方形輪子轉動困難,圓形圓輪轉動自如。通過該實驗教學,可以促使學生扎實掌握圓的基本性質和特點,并且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因此在小學數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實驗和實際生活進行融合,開展生活化數學實驗活動,進而使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和生活的關聯,使學生能夠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2]。
例如,在講解“克和千克”時,在課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家中帶來一些水果和蔬菜,如蘋果、橘子、土豆、白菜、香蕉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把克和千克的概念講解給學生,然后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一個小型電子秤,指引學生稱量帶來的水果和蔬菜,并對水果和蔬菜進行單位標注,以克和千克為單位。在稱量水果和蔬菜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加具體的感受克和千克的含義,使學生了解到克和千克是不同的重量。通過該種實驗教學模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探究欲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提升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實驗教學中,為了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和記憶知識,能夠實現舉一反三和知識遷移,教師可以開展數學拓展實驗活動,延伸課堂所學知識,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和能力[3]。在該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適當的進行拓展延伸,指引學生思考和探究相關問題,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時,由于學生之前已經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相關知識,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因此講解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1cm的小棍,要求學生利用小棍拼出一個長是3cm,寬是2cm的長方形,和拼出一個邊長是2cm的正方形,并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進行計算。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小棍,分別延長長方形、正方形的邊長,要求學生對面積進行重新計算。最后,教師指引學生對兩次計算結果進行觀察,總結出長方形、正方形邊長和面積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的實驗教學,不僅可以有效鞏固學生的知識,提升實驗教學有效性,還可以促使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形成良好的數學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優化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和能力,還可以有效提升整體教學有效性,為學生以后數學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目前,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意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一味的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很少有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機會,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創新自身教學理念,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重點內容,利用科學合理的手段,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活動,促使學生可以在實驗活動中扎實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最終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