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發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學 福建安溪 362400)
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提升物理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的熱情,是教育工作者面對的問題。為了解決當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進行分析。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注點放在如何提升理論知識學習效果上,忽略了實驗學習的投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物理是一門理論性課程,需要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驗證理論知識,掌握理論技巧。但是教育工作者并沒有意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很少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為學生提供實驗操作的平臺,影響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
新高考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視程度較高,要求教師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物理學科學習,從中獲取一定的技能技巧[1]。但是,通過對學生物理學習情況的分析,發現很多學生對這一課程學習興趣較差,認為物理課程邏輯性較強,參與積極性不高。也正是因為學生興趣的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活動開展。
在高中物理教育工作中,大部分教師仍采用講述式的方法進行課堂活動,在此學習模式中,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只能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學習。由于教學方法落后,影響了學生學習熱情,致使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這一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無法實現高質量教育。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提升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并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重難點知識,并以嚴謹的態度學習物理知識,探究物理問題[2]。通過學生實驗操作,不僅積累了實踐學習經驗,同時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物理思維得到提升。
例如,進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探究》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進行急促和知識講解,然后讓學生動手操作,強化學生實驗動手能力。這一內容要求學生掌握打點計時器的工作原理,能夠正確地運用打點計時器,并分析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根據紙帶中的信息判斷物體運動情況,進行加速度計算。在實驗動手前,教師可以將打點計時器的構成及操作原理告訴給學生,讓學生對此有初步的認識。同時,還應將打點計時器使用方法、操作步驟、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讓學生對此有產生正確的認識。當基礎知識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實驗器材,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紙帶、軌道及配套小車、交流電源、若干鉤碼、刻度尺、細繩等放到講臺上,讓學生根據教材中描述的內容,有序的進行實驗操作,并利用教師講解的方法技巧,計算小車的加速度,完成實驗活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使其積累實驗操作方法,真正的感受到實驗操作的過程,了解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無形中提升了課本知識學習效果。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情景設計的方式,將教材內容轉化成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學習興趣,主并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中。情境創建的方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內容,創設貼近生活的情景利用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學習《豎直方向上的拋體運動》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生活中常見的拋體運動,如氣球、飛艇豎直上升,博士帽從手中被豎直拋向天空等等,將此以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借助此引出課本知識——豎直方向上的拋體運動。多媒體情境的運用,使教學內容變得直觀,改變學生學習態度,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新高考背景下,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建自由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探索,使學生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物理能力與素養得到提升[3]。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傳統教學模式作為基礎,引進信息技術,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獨自思考學習空間的同時,提高課本知識教學效果。
例如,進行《重力與重心》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方式進行教育工作,將重力與重心的定義、力的圖示和示意圖、重力的大小,方向判斷方式等內容呈現在微視頻中,并將此通過學習平臺分享給學生,要求學生在微視頻觀看的過程中學會畫力的示意圖。能夠根據圖示或者是題干信息分析力的大小與方向。課堂活動中,則與學生進行互動,了解學生課前學習情況,并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講解。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總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由于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方法與教學觀念方面的問題,影響物理教育改革。新高考教育背景下,需要對以往教育中存在問題進行完善與創新,提升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在不同學習方法的引導下,形成熱愛物理學習的熱情,提升教育工作質量,促使物理教學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