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勇華
(江西省南昌縣八一鄉蓮溪小學 江西南昌 330200)
新課改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充分體現出閱讀教學的價值,就需要對教學思路以及方法進行改變和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這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教師一般用自己的經驗以及思考代替學生對于文章的思考以及感受。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單一的注重課堂講解、不斷的進行朗讀和課后習題練習,并未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受到了消極的影響,課堂教學氛圍枯燥。另外,閱讀過程也是教師包辦代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教師并未注重學生對于文章的特殊感受、理解以及體驗。
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這就會限制教學方法創新。教師經過長時間的教學,會形成自己的教學習慣,若是形成教學風格特點,就會依賴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這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且在應對應試教育的實用性上也不是很理想[1]。
要促進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就需要對學生的閱讀意識進行培養,這就要先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閱讀中,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內容、內涵和情感,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加他們的知識積累。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愛好以及心理特征,合理的設計教學方案,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只有一個地球”教學中,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地球在太空中的奇幻景色,給學生展示各個地方的景色,讓學生感嘆地球的偉岸壯麗,之后再從網絡中找到相關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直觀的看到以前的地球環境與當前地球環境的比較,體現出工業發展同時帶來的各種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對地球的破壞,在痛惜的同時樹立“只有一個一個地球”的意識,進而在思想和行為上保護環境,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每位學生之間都存在差異,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對待問題的看法不一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深入的交流,找出自己在學習中的問題,取長補短,實現共同發展。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可以積極的參與到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彌補自己思維的局限,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缺乏學習主動性以及自控力,要想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就要注意幾點:首先,結合學生的情況,科學的劃分小組,做到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學生間相互幫助,確保學習的正常開展;其次,這種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為主的,然而教師也要發揮出引導和主導的作用,控制教學進度以及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防止時間太長讓學生討論無關的內容,同時時間也不能太短,不然會讓學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2]。在學習“普羅米修斯”時,教師就可以先將學生科學的分組,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組內討論,如“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如何去盜火的?其盜取了火種,人類生活產生了顯著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說一說普羅米修斯讓人佩服的地方在哪里?”,學生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代表發言,剩下的小組可以適當的補充,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思想上交流,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
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第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精讀。讓學生先理解每個字的意思,之后理解一句之意,理解一章之意,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例如,在學習“觀潮”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細讀第三段和第四段內容,發揮想象力,在腦海中想象出畫面,之后讓學生帶有感情朗讀,寫潮來時的形狀以及聲音,用直線以及波浪線將作者描寫錢塘江涌潮形狀以及聲音的語句畫出來。這樣學生就能夠進入到情境中,更好的閱讀,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要傳達的情感,學習其表情達意的方法。第二,指導學生速讀。信息時代下,對于信息的篩選速度以及能力十分重要,若是逐一斟酌文章的字句,就無法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讓他們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讀物速讀,同時要理解文章內容,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第三,課外延伸。要想讓學生學會讀書,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開拓學生的眼界,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的書籍和報刊,多組織閱讀課外活動,指導學生有效的閱讀。
讀寫結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文章,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還可以對他們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進行培養。例如,在學習“自然之道”時,教師就可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對“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圍繞向導的心理活動進行續寫,考查他們對于課文的理解情況,深化課文主題,同時能夠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他們的寫作質量。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當前教學中存在較多的問題,限制了教學的效果。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