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雙城區農村公路管理站,哈爾濱 雙城 150100)
由于運輸需求對農村公路的要求較低,相較于市政道路、高速公路等,農村公路的建設時間較短,為了保證農村公路的性能和使用壽命,就要加強后期對農村公路的養護和管理。雖然國家制定了關于農村公路養護的規則和制度,但是很多地方對其中的要求掌握不熟練,對農村公路的養護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實施養護工作的管理部門,責任履職不到位,工作不積極,對違反占用公路、惡意破壞公路設施的行為視而不見,嚴重影響了農村公路的正常運行。
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規章中對各級公路養護的責任主體進行了明確規定,但是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卻顯示出疲軟的狀態,導致公路養護管理的目標難以實現。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職責歸屬于鄉鎮,但是很多鄉鎮未設置專門的公路管理部門,再加上長期形成的慣性思維和方式,造成農村公路即使出現質量問題,政府工作也無法及時開展維修養護工作,而是需要交通管理部門前來維修養護。另外,由于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未在鄉鎮考核的范圍內,導致很多管理工作未能及時開展,設定的農村公路管理目標成為虛設。
根據有關制度規定,當地政府承擔農村公路養護和管理的各項費用,但是這項費用數額龐大,又缺乏引入社會資金的渠道,很多地方政府財政本身緊張,難以負擔此項費用,也造成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不到位的后果。由于養護專項資金不足,必然影響養護工作的進度,從而導致公路質量下降,降低公路使用年限的后果。
由于鄉鎮政府的資金短缺,不僅導致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難以滿足人們的出行和運輸需求,而且聘請專業養護人員更是困難。在實際養護工作中,大部分路段的養護人員都是農民,養護人員的素質較低,缺少養護經驗,一旦遇到農忙時節,更是無暇顧及養護任務,造成一年中多時段養護管理斷檔的情況,加重了農村公路養護的問題。另外,由于資金有限的限制,鄉鎮政府對農村公路的養護,只是集中在應付突擊檢查和養護上,日常養護工作未按時開展,從而影響了最終的養護效果,限制了農村公路的持續發展。
一是,將農村公路分段劃分成任務區并明確到每個村莊,每個村莊安排本村村民輪流進行日常養護維修,如果遇到檢查或突擊情況,就要組織一定的村民進行專項維修養護,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使其充分認識到公路養護的重要性。
二是,在公路養護過程中,如果需要進行修補、改造等專業性較強的養護操作,就需要有當地專業的公路養護隊伍負責。在公路養護過程中,群眾要圈層參與監督,同時盡量協助專業團隊開展公路養護工作。
三是,鄉鎮分管領導可以選擇非農忙時,組織各村負責人到其他村進行參觀,相互對比公路養護情況,從而提升村民自覺保護工作的意識,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到公路養護中。
四是,對于農村公路向各村延伸的次要公路,可以規定由收益農戶負責養護,并根據實施養護的效果和質量,對農戶進行合理的獎勵。
一是,鄉鎮政府在收繳的養路費費用中,劃定一定的比例作為養護專項資金,再根據農村公路養護需求進行分發到各個村。
二是,地方政府要結合當前農村公路的養護需求,從經費中劃撥一定的經費用于養護工作,保證養護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是,鄉鎮政府要積極引入社會資金,用于農村公路養護。
除了要廣開財源,多方渠道增加資金投入外,還要加強對公路養護資金的監管。縣級公路交通部門要從部門職能出發,結合養護需求,建立完善的資金使用和管理制度,提高養護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充分發揮專項資金的作用。
縣級公路交通管理部門,要結合本縣的情況,制定一套完善的公路養護計劃,編制相關的養護操作規范,為各鄉鎮執行公路養護時提供一定的參考。各鄉鎮還要建立一支專業的養護隊伍,人員可以由縣公路交通管理部門的技術人員和鄉鎮公路交通管理部門的人員、當地務工人員組成,在保證養護隊伍專業技能的基礎上,豐富人力資源,提升村民收入,降低養護成本。縣級公路交通管理部門可以組織退休的技術人員,對各鄉鎮的養護施工隊伍人員進行培訓,擴充養護人員的知識儲備,提升實際養護操作能力。
鄉鎮政府要與公路交通管理部門共同治理超載、超速的情況,對于發現的違法情況加大處罰力度。同時,充分調動村民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在農村公路的關鍵位置,設置限重、限高等標注,禁止大型重型運輸車輛通行,從源頭上保護公路,提高公路的使用年限。利用媒體等渠道,加強對公路交通運輸相關法律法規、養護管理等知識的宣傳,樹立群眾自覺養護公路的意識,鼓勵每個村民都充當道路管理員,通過監督、舉報、檢查等方式,對惡意損壞公路設施、私自占用公路、隨意倒垃圾等現象進行制止,全民參與公路的預防性養護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農村公路是人們日常出行和生產運輸的重要設施,與廣大農民的利益緊密相關,所以,開展公路養護不僅是提升農村公路質量的重要工作,也是保障民生發展農村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