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景波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0)
在取土場取土前應首先將土場表層種植土、腐殖土推出并集中堆放,施工過程中采用廢棄土方對取土場進行恢復,待取土施工結束后,及時對地表進行整理并回填耕植土,采用取土周圍的樹種對取土場進行綠化,使之與周圍環境和諧統一。
取土場宜采用分段集中取土的方式,取土場的邊坡應該采取必要的支擋防護措施,以保證邊坡的穩定,減少水土流失;
取土場取土完成后,應進行治理,山坡治理采用漿砌石護坡,平原區,可根據情況對土質情況,可用于農田及其他建設。
土場便道應盡量利用場地及周邊現有村道或其他道路,減少臨時便道的修建,盡量減少占地。
視土場土質情況,對土場內及便道進行灑水降塵,以免影響其他農作物生長。
對利用村路及其他道路進行土方運輸,應派專人進行清掃。
路基施工中對林業部門采伐留下的完整樹柱、樹根、枝條等單獨收集,作為后期利用的有機物。
路基清表施工,應對設計坡口線至公路用地邊界之間的范進行清表,盡量減少清表對原生環境的擾動和破壞,對必設置排水溝/截水溝的地方,采用人工的方法進行清表減小創傷面。
路基施工前,先將路基占地范圍內的無論是林地、草地腐殖土、種植土推至兩側護坡道位置,用密目網苫蓋,草袋圍擋,防止流失,預留用于路基坡面綠化、防護、復墾土場的回填土。
舊路邊坡腐殖土不能利用運至取土場做為復墾土方使用。
對于軟土地基開挖前進行排水的工程,可收集再利用,用于砂石回填時保持濕潤。
開挖棄土宜采用即挖即運的原則,減少二次倒運。
不能及時運走的棄土,臨時堆放在路基兩側不宜超出占地界范圍,減少臨時占地,并用密目網苫蓋,草袋圍擋,防止流失。
回填材料因地制宜,宜選取工業廢渣、礦業廢渣且經檢測能夠滿足公路施工的環保材料進行回填。
軟土地基處理,在積水地段,施工前應對積水進行收集,用于回填砂礫的施工。
土方運輸車輛必須苫蓋,且不應裝載過量。定期檢查,確保運輸過程不拋不灑不漏。
路基填筑施工時,路拌白灰時禁止拋撒,避免產生揚塵。及時清掃散落在地面上的回填土,并進行灑水降塵。
含水量較小的填筑材料,如砂性土質,附近無可取水源時,可以根據情況就近打井取水摻拌,進行施工。含水量較大的填筑材料,宜采用路拌與場拌相結合。
對開挖方案進行優化,減少土方開挖和回填量,嚴禁超挖,保護用地;挖方頂部設置截水溝,保持挖方段坡面受到雨水沖刷。
路基施工前需清除地表種植土、基底換填軟弱土及推出舊路也存在一定量棄土,為了達到資源再利用的目的,可將種植土作為綠化用土;可作為拌和場平整場地用土、橋梁基礎筑島圍堰用土和修筑便道用土或用于回填洼地、廢魚池,加高河堤和農田造地。
施工中臨時用地盡量選擇在公路征地范圍內(如立交等),盡量減少占地。
施工機械宜采用高性能、低噪音和低能耗的機械設備。
距離建筑較近的施工,壓路機不宜強振碾壓。
施工用地范圍內原有綠色植被,盡可能原地保護,不得已需移栽時,請有資質的相關單位組織實施;施工完后,盡快恢復原有地貌。
對必須設置排水溝/截水溝的地方,采用人工的方法進行清表減少創傷面積。
施工臨時排水系統,多利用原舊路的邊溝或根據地勢修建排水系統,減少對原生態的破壞,保證排水通暢。
漿砌片石排水溝、截水溝、急流槽等宜采用預拌砂漿。
砂漿不應再現場拌和,應集中拌和,減少對路面和環境的污染。
砌體養生應采用塑料薄膜進行養生,減少用水量,在用土工布覆蓋養生時,宜采用砂袋壓蓋,減少污染。
充分利用邊坡打孔、開槽、局部凹陷處填植生袋再配合栽植苗木等手段,既能節省土壤資源,又能有效恢復自然植被。在局部凹陷處采用植生袋固土綠化技術、實現坡面局部增加厚層土壤的目的,為植物尤其是一些木本植物的侵入生長創造條件。
可采用低劑量的粉煤灰代替部分石屑,既起到了廢物利用的作用,又改善了混合料的性能。
對于改擴建工程,可對銑刨的面層料進行回收利用,用于水泥穩定基層和底基層的施工,銑刨的基層和底基層用于墊層的施工。
路面結構層邊緣部分采用適當支擋措施,防止結構層因壓路機碾壓造成超寬,節約材料用量。
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應減少水泥用量,使用外摻劑、增加工業廢料、礦山廢渣的摻量。
提高剩余混凝土的使用率。對于剩余施工重視剩余混凝土,采用混凝土分離機進行分離,分離出的材料,再次利用。
鋼筋宜采用專用BIM軟件優化放樣下料,大大減少鋼筋廢料的產生率。
對于不能用于施工的邊角廢料,可用于制作模板支擋固定裝置。
混凝土面層宜采用塑料薄膜加保溫材料覆蓋保濕、保溫養護;工程量較大時宜采用土工布養生,砂袋或帆布袋壓蓋,采用灑水或噴霧養護,養護用水宜使用回收雨水或湖泊的水。
挖除的舊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水泥穩定基層、底基層破碎后就近用于土方填筑;也可用于駐地、拌和站場地硬化、平交道口的填筑,不能再利用的將容易產出揚塵的材料堆放和加工區遠離居民住宅區布置。
對于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擴建工程,宜采用循環再生技術,將廢舊路面材料再生應用于路面基層施工,實現材料100%再利用。
優化混凝土配合比,減少瀝青用量。在具備條件下,改擴建工程采用現場熱再生施工,提高舊路面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施工過程控制,減少因每天開工和停工產生的廢料。對于不合格瀝青混合料,可用于拌合站或場地建設。夜間施工按法律規定進行公告,對于夜間施工經過人口較密集的村屯時,設置噪音監測點,并實施動態監測。夜間施工產生噪音工噪音聲強值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大噪音工序應停止施工。
采用先進的、高性能、低噪音和低能耗的機械設備進行施工。機械、車輛定期保養,并在閑置期間及時關閉減少噪音。
改擴建工程中銑刨瀝青混凝土路面應根據墊層、底基層、基層級配要求,控制銑刨所得顆粒的粒徑,銑刨后統一堆放,用于墊層、底基層、基層的施工。
施工階段,要做好施工廢水管理,避免施工污染地表徑流,橋梁鉆孔樁施工要設置泥漿池和沉淀池,及時對沉淀池清淤,清理泥漿運往棄土場,禁止泥漿隨意排放;施工駐地、預制場地等周圍設置截水溝、沉淀池等,攔截凈化施工污染。
在公路綠色施工中,應通過不斷創新促進綠色施工,現階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實施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
(2)因地制宜采取四新技術。
(3)基于“互聯網+”信息化公路施工管理創新。
(4)建筑信息模型(BIM)新技術施工應用技術。
(5)減少水泥、瀝青用量等主要材料及污染較大施工。
(6)創新能源高效利用及節能減排、路域生態防護與修復、公路碳匯建設。
綠色公路,公路綠色,是公路建設一種發展趨勢,無論在公路設計,還是在公路施工中,都應貫徹國家”公路建設行業政策,踐行綠色交通,推進綠色公路建設,最終實現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綠色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