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允尚,盛炎炎
(1.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 合肥230031;2.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230031)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是由于頸椎發生退行性病變、頸椎椎間盤突出等原因,刺激或壓迫頸部神經產生的一系列諸如疼痛、肢體麻木、眩暈、惡心等臨床癥狀及體征[1],其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病率為50%~60%[2]。中醫及現代醫學在該病的治療上各有優勢,多數患者選擇中醫保守療法治療。筆者采用頸椎活血膠囊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獲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療的6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21~63歲,平均(37.2±2.2歲);病程最短7個月,最長2年,平均(13.2±1.1)個月。觀察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22~64歲,平均(37.5±1.9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2年,平均(13.1±1.3)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參照《第3屆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主要表現為典型的神經根性癥狀,查體見壓頂試驗陽性和/或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頸椎X線、CT及磁共振檢查結果提示與臨床癥狀相符[3]。②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腎虛血瘀證的辨證要點,主要表現為頸肩部刺痛,伴眩暈頭痛、上肢麻木,偶有耳鳴耳聾、失眠多夢等,舌暗,苔少,脈弦細[4]。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西醫診斷標準及腎虛血瘀證的辨證標準。②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對頸椎活血膠囊及中藥熱奄包內的中藥成分過敏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30 d內服用過中藥活血劑者。
2.1 對照組 給予中藥熱奄包治療,處方:透骨草、伸筋草、威靈仙各30 g,小茴香、丁香、五加皮、葛根、白芷各20 g,紅花、石菖蒲、桂枝各10 g,水蛭6 g。將上述藥物與3 000 g海鹽混合后放入“U”形布包,然后在烤箱內85~95℃溫度下烘烤30 min,取出熱奄包冷卻,熱度以熱奄包不燙傷患者為宜。患者取仰臥位,將烤熱的中藥熱奄包放于頸項處,每次熱敷50~60 min,中藥熱奄包每日更換1次。治療2周。
2.2 觀察組 在中藥熱奄包治療基礎上口服頸椎活血膠囊(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內制劑,皖藥制字Z20050064,0.4 g/粒),早晚各服1次,每次5片。治療2周。
3.1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頸項部疼痛不適癥狀消失,無頸部及肩胛部壓痛,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體征轉為陰性,皮膚感覺功能恢復,肌力正常;顯效:頸項部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體征轉為弱陽性,皮膚感覺及肌力恢復尚可;有效:頸項部癥狀及體征稍有減輕,皮膚感覺有所恢復但不明顯,肌力可;無效:治療前后比較癥狀無變化,臂叢神經牽拉試驗仍為陽性,上肢麻木及感覺功能無緩解。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7%(29/3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24/3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從西醫來看,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病機制是在原有頸椎退行性病變的基礎上再發骨質增生、神經根受壓、頸椎椎間盤突出及生理弧度改變所產生的一系列癥狀。目前西醫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方法較多,包括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多為營養神經、緩解疼痛等,手術治療包括神經根減壓、頸椎椎間盤置換、微創等。
中醫無神經根型頸椎病病名,根據其癥狀、體征可歸于“項痹”范疇。該病病機以肝腎不足、筋骨退化為本,瘀濁阻滯為標,臨床表現為頸項部疼痛不適、眩暈、惡心等。中老年人多因肝腎虧虛所致,肝主血,腎主精,精血同源,氣血難以濡養頸項部經絡。青年人則因長時間低頭,頸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血瘀阻絡所致。中醫在辨證治療方面有著獨特優勢,李劍鋒[5]從《傷寒雜病論》中總結了六經辨證論治頸椎病,為臨床治療提供了良好的診治思路。
中藥熱奄包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一方面的療效在于“熱”,中藥熱奄包在烤箱中烘烤后熱敷頸部,血得熱則行則散,可消散瘀血,血暢則痛除。另一方面的療效在于“藥”,方中透骨草活血舒筋,威靈仙通絡止痛,伸筋草舒筋活絡,以上三藥為君藥,有活絡舒筋之功;丁香暖腎助陽,小茴香行氣溫腎止痛,五加皮補益肝腎,以上三藥為臣藥,協同補肝腎以治其本;桂枝、白芷、葛根為佐藥,桂枝配丁香、小茴香及五加皮可加強補益的功效,桂枝加白芷、葛根祛風寒,止痹通;紅花、水蛭活血止痛;石菖蒲化痰開竅,止眩暈。諸藥共用,標本兼治,可起補益肝腎、活血止痛之功。李若和等[6]研究顯示,中藥熱奄包在頸椎病患者康復過程中能減輕其疼痛不適癥狀,改善肢體功能。
頸椎活血膠囊以活血通絡、止痛定眩為法。三七為方中君藥,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能深入血分,化散骨縫、筋膜間的瘀血。紅花通經止痛,善祛瘀,為筋傷骨科常用藥;當歸和血補血,活血止痛;川芎行氣活血通絡,為引經藥,能引諸藥上達顛頂,此三藥為臣藥,以協同提升君藥活血止痛之功。牛黃味芳香,有走竄之性,能息風定眩,可改善頸椎病患者的眩暈癥狀;肉桂補肝腎,肝腎足則氣血足,氣血暢則疼痛消。諸藥共用,共奏活血通絡、止痛定眩之功。梁龍[7]研究顯示,頸椎活血膠囊可以有效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疼痛癥狀及肢體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頸椎活血膠囊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優于單純使用中藥熱奄包熱敷,適合保守治療的患者。但本研究缺乏對其他客觀指標的分析,這也是筆者下一步研究的重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