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博
摘要:新課改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融入生活元素,構建和諧環境激發興趣,加強上機教學多學多練,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合理設計自身教學方法和教學程序,突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將其優化為學生容易理解與接受的內容,讓學生“樂學”信息技術知識,有效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構建和諧環境;創新能力;加強上機
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1-0144-01
新課改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要求教師以人為本,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以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著眼于使學生掌握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注重培養學生信息采集、加工、發布等信息處理的基本技能,促進和提高學生主動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用于學習和生活,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及教學要求,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1.構建和諧環境激發興趣
只有在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創造力才能發揮出來。為了提升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我經常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拉近教材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信息技術課程在生活化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現階段,信息技術應用得十分廣泛和普及,包括生活、學習、娛樂和工作等都需要。比如講POWERPOINT時,我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個課件作自我介紹,課件中使用了文本、聲音、視頻、動畫及幻燈片的切換,而且每一對象都進行了動畫設置,展示完成時,學生很好奇,我就帶領著他們具體去實現它,簡單介紹了文本、聲音、圖片的插入,幻燈片的切換效果的設置及每一對象動畫效果的定義,然后要求他們也做一個自我介紹的課件,他們很快完成了,很興奮,但是種種問題也出現了,為了讓課件更為美觀,錯了的字怎么改正?字體、字色的怎么改變,幻燈片的背景如何的置換,以及我沒有講到的各種媒體的使用,如二維圖形、藝術字等如何應用、調整?通過思考、實踐,有的同學掌握了這些知識,沒掌握的懷著迫切的心情認真聽我講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記憶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幾個課時,大部分同學都能隨心所欲的制作作品了。
2.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我們新時代的教師必須重視的。在探索過程中,點滴積累“興趣”,越來越濃厚,最終將興趣的動力轉化為創新精神。隨后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能夠在上課過程中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其實,中學生已經具備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能力,當他們有獨特的、新穎的見解時,他們會表現出興奮的狀態,而教師要善于捕捉這一信息,通過合理的方式給予他們最充分的發揮空間。
中學信息技術教師應在教學模式的創新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過程,像移動式、網絡探究式和任務驅動式等新型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可以促使學生樂于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提升教學效果。例如:移動教學模式主要是利用移動終端和移動網絡,獲取教育資源、教育信息和開展教學服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優勢在于移動終端和移動網絡比較普及和發達,平常學生都是利用這些工具進行娛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從而對移動設備的認識更加全面,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
3.加強上機教學多學多練
中學信息技術這門課是一門動手能力很強的學科,也許學生能背下來步驟,但是進行實際操作時,就會漏洞百出,那些記住的步驟就顯得尤為空白。因此,老師要多開設一些上機課,使學生多學多練,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的理解。
講課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作出適當調整,力求精講、少講,僅把同學們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識點及難點作為主要內容來講,把時間最大限度的放給學生去操作實習,實踐證明,學生在操作時提出的問題遠比講理論時提出的問題要多得多,這說明操作實踐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積極主動的思考。作為一種工具,學習信息技術不必過分強調系統性,它的每一個應用模塊都可以相對獨立出來,學一點就可以用一點,如學會WORD的使用,就可以用WORD編輯文稿,而不必去學微機原理,更無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邊學邊用的方法,學一點就讓學生應用起來,不但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在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學生自身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總感覺到有新的挑戰,新的興奮點,這樣既保持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4.課堂教學融入生活元素
信息技術教學課堂要引入生活化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相關生活實例時,老師要優先選用那些貼近學生生活、富含趣味性和實用性的內容。信息技術其實廣泛存在于中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需要老師引導學生自主發掘這些生活元素。以電子郵件為例,現在很多中學生都有郵箱,老師可以以此為參照對比,講解電子郵箱的賬號注冊、收發郵件等相關知識,鼓勵學生相互發送郵件傳達信息。這是一種很好地將實際生活和理論知識有機結合的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可以設定一些生活元素較多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一個接一個任務的過程中學會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通過模擬生活化情景,設置生活化任務,對于促進學生自我完成相關認知的構建十分有效。它可以引發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自發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減輕老師的教學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例如講解圖片美化相關內容后,讓學生自行處理一些出游的紀念照片,不僅可以學以致用,而且可以讓學生帶著樂趣去做。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的信息化特點已經十分明顯。加強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技術,是促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舉措。積極實施創新教學方法,創造輕松愉悅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學生得到更為豐富的信息技術知識。
參考文獻:
[1]?張振生.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16期.
[2]?王海勇.淺談新課改形勢下信息技術備課策略[J].學周刊,2011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