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瑞飛

比利時的職業教育已有150多年的歷史。1865年,該國第一所職業學校在布魯塞爾創辦。1983年,比利時政府將中等職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2014年,該國進一步實施教育改革,強調建立貫穿終身的職教體系,并把職業教育的管理職權下放,由地方教育部門與職業學校自行商定教學內容。
比利時職業教育體系主要包括中等教育學校、高等專科學校、成人職業培訓學校等機構。學生初中畢業后,可以選擇繼續接受普通教育,也可以轉到職業教育軌道。已經就職的勞動者,每年有120小時的帶薪培訓時間。據統計,每年約有50%的比利時中學生選擇進入職業學校學習。
比利時職業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學習精湛的專業技術,還要求他們了解行業整體發展趨勢,具有經營管理能力等,成為全面發展的技術人才。職業學校與企業聯系緊密,學校對企業的研發項目給予技術支持,企業則招收合作學校的學生,讓他們每周能有一天至一天半的時間進行實踐。
皮埃爾曾在職業學校接受過為期兩年的面包師培訓,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面包店的實習經歷。“培訓第一年,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烘烤面包,聽取顧客意見并加以分析改進。第二年,我們的實習內容包括參與原材料采購、庫存管理和店鋪經營等方面。”這段經歷讓皮埃爾受益至今。他告訴記者,職業學校的學習和實踐讓他認識到,隨著食品制作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面包師這一職業的工作范疇不再限于面點烘焙,而是包括了解顧客口味變化、進行原料成本管理、傳承企業傳統文化等各個方面。
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就業前景。據統計,2019年,62%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應屆畢業生在畢業3個月內實現就業,80%參加職業培訓的成年人在培訓結束后3個月內就業。看到職業教育對就業的促進作用,一些高校也開辦了職業教育課程。例如,近年來,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繼續教育學院陸續開設了259項職業培訓項目,學生只要具有相關專業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歷就有資格申請。
在專業職業教育體系蓬勃發展的同時,比利時家族技藝傳承的傳統也在繼續。35歲的吉約姆告訴記者,他的家族企業主營水暖系統修理。從15歲開始,他的父親每天教他看圖紙、熟悉修理工具和維修技術,并帶他去工作現場進行實踐。盡管沒有上過職業學校,他憑著豐富的實踐經驗順利考取了職業資格證書,從17歲開始正式進入水暖工行業。未來,他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子承父業。在比利時,家族企業占69%,其中77.4%的家族企業規模在10人以下。一些小微家族企業保留傳統,通過家庭傳幫帶的方式,將職業技能代代傳承。這也為比利時的職業教育開辟了另一種獨特方式。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