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張丹


在去年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廣東技工”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技能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成果。而今,這些在國際賽場勇奪獎牌的技工們,又在培養新的一批參賽選手,準備在上海舉行的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
近年來,不少參賽選手通過世界技能大賽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記者發現,他們當中的不少人通過參賽也有了更高的志向。銅牌選手盧森銳說:“雖然制造業里每個工人看似很渺小,但放到整個社會層面上,制造業非常重要,我們作為年輕人要有那份責任心。”
在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車間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很多選手正在為2020年12月即將在琶洲舉行的國家技能大賽做著緊張的準備。而指導這批選手的老師,很多都是曾在世界技能大賽中獲得前三名佳績的成員。
定好“小目標”很重要
今年24歲的曾祥博學習數控專業,參加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制造團隊挑戰賽獲得冠軍,年紀輕輕的他也因此獲得了副高職稱并留校任教。
據曾祥博介紹,要想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學校會先從數千名學生中挑出100多名作為種子選手進行專門培養,接下來選手一步步參加各類比賽,最終站到國際舞臺上的人實屬鳳毛麟角。
談到成功之道,曾祥博說:“首先是因為我喜歡這個專業,還有就是目標明確,每個階段我會給自己制定小目標,如學習的時候要把任務完成好;考試的時候要拿到怎樣的名次;有競賽班了就要去考,考進去之后就要參加比賽,最終目標是為了金牌。我會把每一步走好”。
而曾獲得世界技能大賽銀牌的陳智民同樣將成功歸結于目標明確:“我一開始學模具,后來因為對數控的熱愛改學了數控項目。剛來的時候有點迷茫,但經過老師和師兄的指點,目標明確了,我就不斷地沉淀技能,讓自己擁有更好的技術”。
堅信我國制造業水平能反超
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在校學生有五六千人,但能獲得世界大賽獎牌的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學生最后都將走上企業一線崗位,成為我國制造業中的一分子。
曾祥博認為,國人對于技術工人的觀念正在逐漸改變,“首先,我們培養的方向很對,我們強調工匠精神。其次,我們的技術也慢慢趕了上來,像好幾年前,國內的五軸設備還比較少,絕大部分人都不會用,但現在我們的學生也會熟練運用了,我們的技能水平正向世界前沿靠近”。
曾祥博還表示:“很多國家的制造水平很高,是因為他們經歷了很多年的沉淀,我們是起步晚了,但我相信我們的制造業水平一定能反超上來”。
談到制造業的前景,已經留校任教的陳智民說:“我們的教材和教學方法是根據世界的潮流去一步步創新的。如我們的數控車項目,以前做的東西比較單一,但我們參加了大賽之后開闊了眼界,現在的數控車以及加工的類型更加高端復雜。未來數控車一定會向車銑一體的高端領域發展,但目前國內會使用車銑一體數控車的人還不多。這種車床是可以用來打造飛機發動機葉片、汽車發動機等高精尖工業組件的”。
而飛機發動機渦輪葉片,因為制造難度大,要求極高,更被稱為“工業制造皇冠上的明珠”。“數控車床未來一定會向這個高端的領域發展。”陳智民滿懷信心地說。
優秀年輕人正加入制造業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學校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將自己的技能不斷磨煉,他們刻苦認真,干勁十足。
21歲的吳偉康來自廣東江門。2017年7月,本已中專畢業的他再次報名來到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學習數控車床。
吳偉康每天從早上8點學習到晚上10點,除去中午和晚上的吃飯時間,他幾乎睜開眼睛就跑到車間去練習。對于未來,吳偉康說:“要么當老師,要么出去工作。就我現在掌握的技術,對比賽還是很有信心的”。
吳鴻宇來自廣東揭陽,今年21歲,2015年9月攻讀模具專業。談到即將到來的比賽,吳鴻宇說:“我自己該準備的基本準備好了,現在就是處理一些細節問題,還有調節比賽狀態。我之前也參加過第八屆全國數控大賽,當時拿了第一名。這次比賽的目標也是拿第一名”。
而在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還有來自外省的學生前來取經,湖南株洲的女選手羅淑芬就是其中之一。
羅淑芬說:“數控車比較吃香,在社會上發展比較好,雖然選擇這行的很多都是男生。但我還是要報這個專業,來這里學習接觸到很多不一樣的知識,技術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學校的相關老師則表示,該校幾乎每個專業都會和知名企業一起合作辦學,并按照企業的用工標準進行培訓,“我們和很多企業都有合作,每個專業都有合作的企業”。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