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君君?梁海峰


摘 要: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立德樹人,國家非常重視學生“五育”全面發展。牡丹江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積極落實國家、省、市相關要求,將勞動教育課程納入課堂教學中。同時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辦學功能,為中小學生提供優質勞動實踐和專業體驗平臺,讓學生體驗勞動之美與職業魅力,實現了資源共享、服務社會的目的,增強了職業教育的影響力。
關鍵詞 :勞動教育 職業啟蒙教育 資源共享 服務社會
牡丹江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以下簡稱學校)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積極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充分展示學校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和做法,增強了職業教育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增強了學生勞動實踐意識。學校面向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勞動實踐教育活動,同時開放校園,讓中小學生走進職業學校開展勞動技能體驗活動,收到良好效果。
一、發揮資源優勢,體驗勞動之美
為塑造學生的職業素養,推動校內學生勞動實踐、生活技能的養成,扣好人生起步開局的第一粒“扣子”,學校自2013年開設勞動實踐伊始,便確立了“寬途徑、寬形式”“重標準、重過程、重成效”的“二寬三重”的實踐開展路徑和評價實施標準,以學生“進取精神、志愿精神、團隊意識、服務意識”為根本職業考核素養,將學生理論與操作轉化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重要行為指引,對學生進行實踐過程與實踐成效的考核,制定學生校內勞動實踐考核表、學生實踐報告反饋模塊,通過學生實踐的有效反饋,有針對性地明確學生的教育方向與教育方法,形成學生考核與管理的動態聯動,高質量開展學生校內勞動實踐。
(一)發揮資源優勢
學校充分利用現有師資、實訓、實踐資源,為學生開設勞動實踐教育課。學校將每天的第二節課設為勞動實踐教育課,將勞動實踐納入課程中,學生以班級為單位輪流進入實踐場所學習勞動技能,培養學生自我服務的能力。同時,學校也為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提供條件。以適應學生年齡、性別、個性差異等生理、心理特征,以知識、技能水平和可接受能力為原則,合理分配資源,分類別為中小學生提供優質的勞動學習、實踐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服務社會的目的。
(二)體驗勞動之美
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的豐富的設備資源,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和送出去”的方式為中小學進行勞動教育提供優質的學習、實踐平臺。
“請進來”,讓中小學生在學校感受勞動之美。適時適度地向中小學開放實訓室,讓中小學生在觀摩、模擬體驗中感受勞動產品的真諦與美好以及勞動者的光榮與偉大,尋找職業夢想。
“走出去”,讓中小學生在學校親近勞動之美。向廣大中小學開放學校的網絡資源,尤其是部分專業入門課程、實訓模擬課程資源,讓中小學生通過初步了解專業知識和虛擬的生產過程,建構對勞動過程的基礎感知。
“送出去”,讓中小學生到企業中體驗勞動之魅力。企業是最真實的勞動場所。學校可以將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搬到企業,使中小學生在企業師傅的引導下,邊做邊學、邊學邊思、邊思邊問,真實感受勞動生產的完整過程。
二、拓寬實踐途徑,優化資源分配
學校充分發揮辦學優勢,優化資源,拓寬了實踐途徑。在中小學生來學校參加職業啟蒙教育和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校師生展示才華、發揮創造力,教師整體把控活動流程,學校學生充當專業培訓“小師傅”。
(一)職業啟蒙類教育
學校提供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的教育程度、性格傾向、學習能力、身體條件等因素,圍繞人生理想、愿景以及價值取向,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思考人生及職業規劃。
(二)勞動實踐類教育
1.自我服務類
將鴻克學生服裝廠、學生食堂作為學生通識性的校內生產實訓基地,提供自我服務類實踐崗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鍛煉學生的生活技能,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
2.家務勞動類
將旅游商貿部的餐飲、客房等實訓室作為家務勞動類實踐的場地,教師帶領學生實踐基本的家務勞動過程,幫助學生做到個人生活能自理,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3.生產類勞動
利用旅游商貿部聯系芒果主題賓館、大年初一飯店、中茶茶室、新滋味面包工廠、春秋旅行社、校內超市等六家雙元培育基地,為學生提供中餐擺臺、西點烘焙、蛋糕裱花、茶藝展示、產品營銷等10余個生產性實訓崗位的體驗。汽修部合作的華信億鑫、路晟汽車服務中心兩家企業,為學生提供機修、底盤、電氣、噴漆等生產性實訓活動的參觀、體驗。計算機部合作企業新平安廣告讓學生在企業學習體驗廣告設計、制作的全過程。
4.公益服務類
學校培訓部提供護理、按摩等公益服務類崗位的培訓和體驗,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生產和服務性勞動技能,開展志愿服務,以使學生具有勞動自立意識,能夠崇尚勞動、熱愛勞動。
三、發揮職業教育特色,服務社會需求
(一)提高了吸引力
學校利用完備的實訓條件、優良的教師資源,接待初中學生來學校參加職業啟蒙教育和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文件要求,發揮職業教育的辦學功能,充分展示學校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和做法,擴大職業教育的影響力。
(二)提升了辦學水平
初中學生來學校參加職業啟蒙教育和勞動綜合實踐活動,開放校園體驗活動,使學校、家長、社會全面了解學校一流的辦學質量、辦學條件及辦學特色,吸納社會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三)共享了設備資源
開放學校模擬仿真實訓室和雙元培育實訓基地,以開放性、多元性、實踐性的原則為初中學生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提供學習、實踐等相應的師資及場所,開展相關勞動實踐和專業體驗活動,共享資源。
(四)提升了技能水平
在初中生到學校參加職業啟蒙教育和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和體驗交流,不僅幫助初中生體驗專業技能、感受勞動之美,更能幫助學校學生在互動中完善專業技能,收獲職業成就感。
(五)體驗了勞動之美
學校積極完善初中學生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的頂層設計,將活動系統化、科學化,讓初中學生和學校學生在勞動中育德、在勞動中增智、在勞動中健體、在勞動中益美、在勞動中怡心、在勞動中長技。
學校將進一步發揮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作用,推進與中小學對接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將新理念、新思想真正落地,創新思想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突出此項工作的質量和效益,形成品質,創出品牌。
(作者單位:牡丹江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