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廣信?肖李歡

摘 要:為解決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脫節等問題,中職學校需要結合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發展趨勢來推進專業群建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中職學校需要根據各地產業實際及各學校實際情況來確定專業群、制定專業群建設目標,以更好地促進專業群建設、專業群資源共享,以便能夠長遠發展。
關鍵詞:產業鏈 產業集群專業群建設 原則 目標? ? 措施
課 題:本文系“廣西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研究基地——電氣技術應用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課題編號:桂教職成〔2018〕37號)的研究成果。
中職學校傳統專業建設在專業特色、教學資源整合和產業服務能力方面存在欠缺。鑒于此,開展專業群建設是廣大中職學校的當務之急,現以電氣技術應用專業群建設為例進行探索。
一、基于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發展趨勢建設中職學校專業群
這里先對產業鏈、產業集群和專業群的內涵進行梳理。產業鏈是圍繞服務于某種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 (及提供服務) 所涉及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上下游鏈條關系,這種關系構成了產業鏈, 共同創造價值。產業集群是指大量聯系密切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某一特定地理區域內集聚, 并形成區域內企業之間柔性專業化分工, 結成緊密的合作網絡。專業群則指圍繞某一技術領域或服務領域依據自身獨特的辦學優勢與服務方向,以學校優勢或特色專業為核心,按行業基礎、技術基礎相同或相近原則,充分融合相關專業而形成的專業集合,代表著院校的專業發展方向和重點。
通過梳理可知,不管是產業鏈、產業集群還是專業群,均期望通過“集成”發揮群體效應,有利于集合體內各部分所共同需要的各種要素的集中與應用,產生1+1>2的效應,從而實現優勢與利益的最大化,將各種損耗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中職學校專業群建設的基本原則
中職學校專業群建設需要將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發展與學校的具體情況相結合。
(一)服務產業鏈、產業集群原則
每所學校的資源總是有限的,不能做到服務于一個產業鏈的所有環節或者一個產業群的所有企業,應重點考慮專業群是服務于產業鏈的哪些技術領域、面向哪些崗位。中職學校專業群中的專業設置、課程改革、實訓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一系列工作都要圍繞產業鏈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來變化,從而構建與產業發展相一致的專業群體系。
(二)服從學校長遠發展的原則
中職學校專業群建設要考慮學校長遠發展方向,如學校辦學定位、生源、師資、實訓條件等情況,確定應設置專業群的數量及名稱。
(三)專業群組成要體現群內共享、互利原則
中職學校專業群建設,要考慮群內專業是否有著共同教學資源基礎、專業技能技術基礎,能否實現師資、實訓設備(場地)的共享。
(四)遵從共同建設、多方共贏原則
中職學校專業群里的各專業要邀請各利益相關方參與,能夠共同開展專業群的建設,相關利益方分別為:學校、專業群教師、企業、企業員工、學生、家長、政府主管部門等。
(五)動態管理、不斷創新原則
中職學校專業群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建立專業群動態調整機制與原則,即根據產業發展、科技進步、市場需求等變化對專業群的各項建設進行調整,并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管理、建設。
現以筆者所在學校電氣技術應用專業群(以下簡稱電氣專業群)為例闡述。
電氣專業群由電氣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修4個專業組成,現已形成“主干專業—延伸專業—拓展專業”的專業集群。
筆者所在學校電氣專業群綜合辦學實力處于廣西中職學校同類專業前列,每年招生人數約700人,現有在校生2 200人。擁有供配電實訓中心、智能工廠等實訓教學場所40個,教學實訓設備價值將近2 000萬元。擁有包括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在內的教師團隊65人,近5年師生獲得各類競賽獎勵達100余項,每年畢業生供不應求。
電氣專業群各專業對接與電氣、機械、電子、自動控制等各類自動化設備的制造、運行、維修、維護與管理等相關的產業鏈,服務于各工業產業群。它們有著共同的教學資源基礎、專業技能技術基礎和行業基礎。電氣專業群主要崗位有設備維護/維修工、設備操作員、產品生產裝配工、產品售后技術服務人員、安全技術員等。
三、中職學校專業群建設的目標
(一)優化專業布局及專業結構
中職學校應以市場為導向,圍繞本地區行業、企業的需要,依據自身的專業優勢與行業優勢,本著與同區域學校同類專業特色發展、互補發展、差別化競爭的理念,優化中職學校各專業群的專業布局及專業結構。
(二)強化資源整合與共享,優化組合
充分發揮重點專業在專業群中的引領作用,發揮專業群聚集與擴散效應,拓寬服務面,增強辦學活力。合理規劃中職學校專業群內專業結構,做好資源的有效整合,重構專業定位,確定群內專業組合、課程設置、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培養等規劃,解決專業設置同質化問題。
四、中職學校專業群建設的措施
(一)聚集專業方向,優化專業群結構
一是統籌核心專業及其他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聚焦專業發展目標;二是明確各專業發展定位,實行差異化發展;三是要實現核心專業的引領;四是考慮中職學校專業群內所有專業的共同發展,不要顧此失彼。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
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以國家職業資格、行業標準和社會需求為依據,以生產實踐活動為導向,教學內容以崗位職業活動為主線,開發出若干與課程標準配套的學習工作頁,實現教育與產業無縫對接、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對接。
(三)打造高水平中職學校專業群研究平臺和教學團隊
搭建高水平中職學校專業群研究平臺,用于凝聚科研力量,培養教科研人才,建設一支技術過硬、擁有較強創新精神、敢為人先的一流教學團隊,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一是推進名師、大師工作站的建設;二是實行“雙專業帶頭人”制度,一對一培養專業帶頭人;三是通過校企合作、任務驅動,培養骨干教師;四是“互兼互聘、雙向培養”,共同建立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四)建設面向中職學校專業群的實訓基地
在開展課程體系改革的同時,還必須在產教融合的基礎上,按照產業鏈發展需要,不斷豐富實訓基地內涵建設,進行以下三類實訓室的建設與整合。
一是基礎實訓室。中職學校專業群內開展專業基礎課程所配套的基礎實驗實訓室,進行優化組合,避免重復建設。
二是專業實訓室。包含有專業核心課實訓室和專業方向課實訓室,如可編程控制技術實訓室、供配電實訓室等。
三是綜合實訓室。面向中職學校專業群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提升的綜合性課程,體現了工作任務的綜合性、實踐性又體現了技術的交叉性、差異性,如智能工廠實訓室、自動化生產線實訓室等。
五、小結
中職學校專業群建設任重而道遠,需在研究及實施過程不斷探索與優化,并由此提高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和競爭力。
(作者單位:廣西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