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建設宜居城市的背景,圍繞城市軌道交通樞紐區建設課題,做簡單的論述,提出建設的策略與方法,共享給相關人員參考借鑒。根據交通樞紐區的建設研究提出,要結合產業發展和人居需求,合理規劃與建設交通樞紐,實現促進會展、文旅以及商務等功能業態以及產業集群發展的價值與作用,為人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務。
【關鍵詞】宜居城市;交通樞紐區;規劃與建設
城市軌道交通網在整個城市交通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交通樞紐的規劃與建設帶來的影響巨大,因此要做好合理規劃。隨著城市發展與人們的需求多樣化,加之智慧交通概念的應用與建設,使得交通樞紐區的建設,有了新要求和新挑戰,深度分析此課題,提出有效的建設策略具有現實意義。
1、宜居城市下的城市交通
基于建設宜居城市的目標,在交通規劃與建設方面,既需要圍繞低噪音、便捷規劃建設,也需要考慮到產業發展與人口就業等需求,做好全面規劃,增強交通的功能,實現交通與居民的和諧存在,為居民提供便利的交通,同時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開展交通樞紐區的規劃建設,要重點圍繞交通擁堵和城市病等問題,做好深度研究,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設方案。
2、城市軌道交通樞紐區建設的實例分析
2.1 案例概述
以某區域為例,圍繞宜居城市建設目標,進行區域規劃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重點,共計4條軌道交通線路貫穿整個區域。在進行規劃建設中圍繞交通擁堵和人口膨脹等問題,進行全面分析與研究,提出交通部署方案。
2.2 交通樞紐區的建設方案
此區域當前僅有1條地鐵線,難以滿足居民的出行需求,規劃建設提出新增3條線路。其中,A線路主要由主線與支線組成,設計為高架線。主線部分長度為14.4公里,與現有的地鐵線接入。共計設置8個車站,帶動線路主要站點的經濟發展。另外兩條線路分別通往西南郊區、東部,形成新的城郊鐵路快線。依托城郊的自然資源優勢,規劃建設生態屏障與自然休息地,通過建設濕地公園,增加濕地面積,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整體發展,改善居住環境,滿足居民親近自然的需求。
2.3 軌道交通的創新
面向宜居城市與智慧交通建設的現代軌道交通系統,引入了很多新技術與新理念。此軌道交通樞紐項目中,列車內使用節能照明技術,配套節能水平較高的LED燈,根據光感進行車燈明暗的控制。在技術上實現無人駕駛,為全自動運行列車,運行時不需要值守人員便能夠完成休眠與喚醒以及開關車門等系列程序。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軌道交通系統運行的水平,對接了智慧交通的建設理念與計劃。
3、基于宜居分析的城市軌道交通樞紐區建設策略總結
3.1 選擇適宜的路網模式
一般來說,軌道交通樞紐區可選擇的路網模式,具體有環形發射路網模式、線性模式與網格模式。其中,環形模式極易形成城市中心與副中心,集聚大量的人口,對軌道交通的需求較大,適宜建設樞紐站;線性路網模式下,形成的是城市發展軸,有著很強的貫穿力,多選擇發展軸線位置建立樞紐站,通過考慮人流疏散與軸向兩側的關系,增強可達性。長沙軌道交通1號線選擇了線性路網模式,如圖1所示。規劃建設時要合理選擇路網模式,做好整體規劃設計,形成便捷的軌道交通樞紐。開展樞紐區的規劃建設,要做好產業發展需求的分析,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
3.2 做好支路網的規劃
軌道交通系統不是獨立存在,而且出行者的需求并非單一絕對,開展樞紐區規劃時必須要做好與其他系統的協調,提出優化的方案。基于宜居城市建設背景,考慮到人們對健康的追求,以及綠色交通的推廣,要做好基于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為導向的支路網規劃,滿足人們健康出行與便利出行的需求。建設的樞紐區具有特殊性,客流多方向、方式多層次、客流量巨大且發散,要做好整體規劃,實現樞紐區的多樣化功能。基于人們綠色出行和出行的需求,進行樞紐區的規劃設計,要考慮到與綠色出行交通系統的銜接,滿足自行車行車的空間需求,增強出行的安全性,同時避免給居民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實現自行車出行者的引流。圍繞“最后一公里”做好規劃設計,解決長距離公交問題,實現城市軌道和居民區等的對接,為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支持,使其能夠快速有效的達到樞紐站,做好路網的微觀層規劃與設計。城市軌道交通樞紐區在整個城市交通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規劃時要考慮到安全、交通便捷轉換等多方面問題,在支路網規劃時,要注重軌道交通系統與城市道路系統重疊與轉換部分的安全設計,使得出行者能夠安全快速完成交通方式的轉變。因此,要注重交叉口的設計。通過交叉口縮窄渠化,方便機動車運行。需要注意:縮窄設過程中要做好交叉口的分類,合理選擇是否縮窄。
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軌道交通樞紐區的規劃與建設,要站在城市整體發展的角度,圍繞出行問題和產業帶動需求等,做好全面的規劃設計。文中結合實例做了分析,提出選擇適宜的路網模式與做好支路網規劃等建議。
參考文獻:
[1]盧昀偉.基于宜居分析的城市軌道交通樞紐區建設策略[J].建筑結構,2020,50(18):156.
[2]王亮.城市軌道交通樞紐站出入口的建筑設計[J].建筑結構,2020,50(16):157.
[3]丁太威.城市軌道交通樞紐地區站城一體化建筑設計研究[J].隧道與軌道交通,2020(02):67-71+80.
作者簡介:
文娟(1984.02-),女,漢族,湖南攸縣人,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軌道交通設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