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集體土地調查的深遠意義,以集體土地的測繪技術應用為主要切入點,進而明確在集體土地調查測繪過程中的測繪技術數字化、控制點,為集體土地類型的調查成果提供出有利的技術支撐,從而保障調查成果滿足實際需求。
【關鍵詞】數字化測繪技術;集體土地;調查測繪
集體土地是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與廣大的勞動群眾息息相關,現隨著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逐漸提高,使之測繪技術在集體土地調查階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數字化大數據的采集,為后續的施工作業提供必要的基礎資料,另外采用數字化測繪技術能夠更為較有效的保證集體土地調查成果的準確性,以指導后續具體施工進程的實施。
集體土地除了具有土地的基本屬性以外,其還具有綜合性、生產性、競爭性、增值性、資產性、流通性等諸多特性,故在調查期間需要緊密結合各項特性之間的相互影響;一方面隨著城市經濟建設的發展,土地資源必然越發緊缺,在土地擴大占用過程中必然涉及到大量集體土地的運用;另一方面隨著土地資源減少,集體土地將不斷實現增值,故在測繪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較為先進的測繪技術保障集體土地的調查意義。為此,在確保土地公有制不動搖,保護農民利益不遭損,并堅守保護耕地、集約用地的方針原則,應用數字化測繪技術等測繪手段,對集體土地調查成果予以穩步提升,從而促進集體土地調查的測繪技術逐漸完善。
1、測繪技術對土地調查意義
測繪技術能夠較好的反映出土地實際情況,利于調查結果的出具以及閉合,而在以往的土地調查過程中都發揮著其至關重要的意義;就土地調查而言,不同的土地類型都會擁有著不同的特色,以集體土地為例,旨在反映出在調查過程中,數字化測繪技術的應用融合性,需要做好在調查中的相關控制以及自身測繪體系上的數字化運用,從應用中不斷挖掘出測繪實施的優勢;為此需在集體土地調查測繪階段對于相關的控制以及運用進行深入剖析:
2、測繪技術在調查中的控制
對于集體土地的調查,應當以原有的各戶劃分為單位進行測量,并在原有土地劃分圖上記錄好各戶現有的經營植株,并依托原有土地劃分成果表,登記完善現有的調查登記表;在進行調查采集過程中,還應要求戶主以及相關土地政府管理人員到場確認并核對,避免分界部分出現重復測量導致歸屬不一的情況;若是已有規劃紅線的集體土地,應當對于邊界區域進行判定,進而確認是否將紅線以外部分歸納到本次調查測繪范圍之內。
為了保證土地調查所測數據能夠較好的體現在繪制圖表上,應當將測量數據數字化部分進行記錄,雖然在實施效率上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可以更好的減少不必要的后期麻煩,杜絕由于參數不對,影響到調查測繪的成果出圖,從而做到精細化測繪,標準化調查。
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前期測量部分完工之后,應當及時將數字化數據導入CAD圖紙當中,并將調查的植株類別、歸屬人員,以基礎控制點位扭轉關鍵,并入現有的相關圖表中,予以圖塊化,并整合成套裝文件,便于后續使用。
在進行測繪階段,還應當要求測繪人員做好現場的儀器精度控制,每次進行轉站建設時,應當嚴格控制好基站的架設,盡量應用好原有基站的相關參數,保證距離上的標準要求時,將轉點的次數控制在3次以內,以減少轉站過程中造成的精度誤差,在可通視的條件下,還應不定期的符合原有點位的參數,對于后視點位的立桿要求桿件豎直;而當由于無法通視時,可使用后方交匯技術進行測量,測量數值應當采用皮尺丈量的方式予以隨機閉合。當不同的儀器進行復核測量時,應當做好各次測量的數據統計,避免由于精度偏差,出現較大偏差;并通過數字化手段將測繪成果進行對比分析,選定最終測繪精度參考標準[1]。
3、測繪技術在數字化上運用
由于集體土地的范圍一般相對常見測繪土地而言較為廣闊,且地理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故建議在細部測量之前,對擬定調查區域采用RTK技術進行整體框架的布設,使得數字采集偏差能夠滿足后續測繪的實際需求,允許測設誤差在5cm范圍內尚可。若是存在植被密集區域,如山林等集體土地區域,可通過適當砍伐部分枝葉以保障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發揮,并在后續測繪環節中,采用全站儀進行有效的閉合。
使用全站儀對于集體土地進行調查階段,對集體土地的劃分拐點、高差以及特殊構造物進行數字化的信息采集,常見的主要為臨時磚瓦結構、供電信息塔站以及改造梯田等,這些都需要采用既有的地物代碼進行區分,從而加深記憶,以便于實際圖紙的后期繪制。
在初步調查完成的集中土地上,將各個采集信息數據繪制到新建的套裝文件當中,隨后將其打印出來,結合現有圖紙二次進入調查現場,憑借以往調查測繪經驗,將調查成果加以完善;隨后將調查測繪結果交由相關政府管理人員進行最終復核,并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的數字化調整,確保出圖的準備性以及唯一性,以便于后續的使用。
數字化的應用,大大降低了繪制人員的工作量,并且提升了出圖的速度以及質量,但是對于集體土地的調查中的應用遠不止于此,應在現有的技術支撐體系上,發揮出測繪人員的機動性,從而使得大量繁瑣的集體土地調查過程,能夠在數字化測繪技術上得以更為便利。
4、數字測繪在技術層更新
數字化測繪技術已經在施工過程當中相對成熟,但是往往由于測繪設備的基本穩定,其主要的技術革新還是落到人員的技術層面中,要求根據集體土地調查的最終目的以及測繪中發現的各類問題,及時有效的調整好工作狀態;定期對所使用的測繪設備進行更新,其中也包括繪圖軟件的運用;確保從測到繪的一條龍實施到位[2]。
現階段的數字測繪體系已經能夠充分滿足土地調查階段的實際需求,因此在實際測繪時要注意不斷更新自身測繪技術水平,確保測繪工作能夠在現有的測繪設備上最大限度發揮;同時測繪人員對測繪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摸排,對于集體土地的概念有著自己的認知,以求在實際測繪過程中,做好對于調查目的控制,運用好數字化測繪技術的優勢,從而以利于該過程能夠更好的降低成本費用,切實可行的為廣大百姓帶去實際意義。
為了更好的在技術層面上實現技術更新,則要求對于數字化測繪技術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在當前社會發展的同時,對于整個集體土體調查工作有著更為規范化的管理,使得在集中土地調查的規范化、制度化以及合理化的影響下,逐漸在大數據采集、細部值采集、數字化處理以及最終閉合階段都能夠很好的完成各項工作內容。
結語:
可見數字化測繪技術在未來集體土地測繪中將繼續發揮著其相當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在未來相關土地調查過程中,更好的應用到數字化測繪技術,現階段則要求各技術人員能夠繼續發揚不怕困難、刻苦鉆研,共同為推薦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土體相關調查測繪中的應用而不斷努力,為下一階段的精細化測量、優質性出圖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以及累積寶貴經驗;同時提高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實際集體土體調查工作當中應用效率,進而更為廣泛的推廣。
參考文獻:
[1]張磊.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工程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9(12):103
[2]蔡旭.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9(33):133
作者簡介:
鄭曉雨(1985.11-),男,陜西西安,漢族,地質測繪工程師主要從事土地工程測繪方面工作,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