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茂敏,高凱,郭佩佩,盧妍言,王懿程,王德文,孔楊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慢性病患病率急劇上升、生育政策的調整以及醫療機構床位供給不足,使“互聯網+護理服務”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1]。2019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提出《“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2],網約護士由此產生。網約護士是以護士線上線下接單、線下服務模式為主,為高齡或失能老年人、康復期患者和終末期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群或者母嬰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康復護理、專項護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護理服務[2]。網約護士護理服務模式有助于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但由于目前網約護士受醫療風險、便攜性、護理人員技術水平及服務態度等因素的制約,嚴重阻礙了“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開展[3-5]。患者滿意度能夠直觀反映網約護士護理服務質量,為客觀評價網約護士服務滿意度,本研究通過德爾菲法結合層次分析法,綜合構建網約護士服務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為網約護士的發展及培養機制提供依據,促使網約護士試點工作有效推進。
1.1一般資料 2019年4~6月對上海市、北京市、煙臺市、無錫市、廈門市、廣州市、濟南市、青島市8個城市的9所三級醫院、5所高校以及部分政府部門的專家進行函詢。納入標準:①政府部門專家應具備本科以以上學歷,從事民政、醫保、衛生等工作,并且從事相關工作大于3年;②臨床醫療專家應具備碩士以上學歷、副高以上職稱,工作年限大于10年;③護理專家應具備本科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在三級醫院從事護理工作大于5年;④護理教育專家應具備碩士以上學歷、副教授以上職稱,從事護理教育大于5年。共函詢26名專家,其中政府部門人員3人,臨床醫療專家6人,護理專家10人,護理教育專家7人。23名專家完成2輪函詢,男8人,女15人;年齡35~68(49.0±5.3)歲。本科9名,碩士9名,博士5名。專業領域:臨床醫療6人,臨床護理8人,護理教育6人,行政管理3人。工作年限10~45(26.0±4.8)年。
1.2方法
1.2.1初步制訂評價指標 課題組成員(9人組成,包括博士4人,碩士2人,在讀碩士3人;其中1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講師)通過梳理文獻及對《“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的研究,并實地走訪上海市寶山區民政局,根據2名民政局人員對“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實施的困境的介紹,進一步了解到網約護士過程管理、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管理、風險防范管理、價格和支付機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初步擬定形成含有4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45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
1.2.2專家咨詢 根據評價指標編制專家函詢問卷。專家函詢問卷包括3部分內容:①研究目的及問卷填寫要求,函詢問卷要求1周內收回;②網約護士服務滿意度評價指標的確定,請專家根據自身經驗對各指標的合理性進行評定,并提出修改意見;根據各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評價,采用5級計分法,5=很重要,4=重要,3=一般,2=不重要,1=很不重要,并設立指標修改欄,請專家對指標進行補充、刪減和修改;③函詢專家個人資料,專家對評價指標的判斷依據及熟悉程度。以電話訪問記錄、問卷訪談記錄、郵件反饋記錄等方式進行函詢。指標篩選標準:重要性賦值均分>4,且變異系數<0.25。第一輪函詢后,課題組成員對問卷進行匯總,修正相關指標,間隔1個月將反饋意見反饋給專家并進行第2輪函詢,于1周內回收問卷,進行數據分析以及篩選。兩輪咨詢后專家意見較為一致。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根據專家函詢結果,可信度用專家積極系數、權威程度(Cr)表示;對專家的意見協調程度采用肯德爾和諧系數(Kendall′sW)表示。通過Yaahp10.0軟件計算各指標權重及一致性系數(CR),檢驗水準α=0.05。
2.1專家積極系數 第1輪發放問卷26份,回收25份,有效回收率為96.2%;第2輪發放問卷25份,回收23份,有效回收率為92.0%,表明專家的積極性較高。第1輪函詢中共有11名專家提出建議,包括對指標的刪除、修改以及增添,存在異議的條目共8條。第2輪函詢中有3名專家一致認為1個指標需要修正。
2.2專家權威程度 第1輪專家判斷依據為0.71,熟悉程度為0.69,權威程度為0.70;第2輪專家判斷依據為0.83,熟悉程度為0.85,權威程度為0.84。兩次函詢專家權威程度均在0.7以上,說明專家權威性較高。
2.3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 第1輪專家意見一、二級指標的Kendall′sW系數分別為0.303、0.285,第2輪分別為0.482、0.437(均P<0.01)。
2.4專家函詢結果 第1輪專家函詢后刪除二級指標“敏銳觀察力”、“重癥及搶救”、“應對突發事件”、“評判性思維能力”;將“協作能力”與“溝通技巧”合并為“溝通協調能力”。增加二級指標“情緒管控”及“使用便捷性”,“情緒管控”作為服務人員必備的因素,在網約護士中也尤為重要,“情緒管控”能力較強的護理人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護患沖突,增加患者的滿意度;“使用便捷性”對患者選擇網約護士服務具有重要的影響。并將二級指標“費用給付”修改為“費用合理性”;此外結合修訂后的二級指標及專家意見對三級指標進行了修訂。第2輪專家函詢僅將二級指標“人文素養”修改為“人文關懷”。根據專家對各指標的評分,運用層次分析法,將專家評分后的均值帶入Yaahp10.0軟件中。其中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CR值為0~0.041,均<0.1,通過一致性檢驗。最終形成的網約護士服務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一級指標4項、二級指標14項、三級指標37項。見表1。
3.1網約護士服務滿意度評價體系專家函詢可靠性分析 本研究對8個城市23名不同領域專家進行咨詢訪談,包括政府部門、護理教育、臨床醫療和護理管理專家,專家對網約護士工作均有獨特見解,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兩輪函詢問卷有效性分別為96.2%及92.0%,由此可看出專家參與研究的積極性較高。第1輪專家咨詢的一級、二級指標協調系數分別為0.303、0.285,第2輪一級、二級指標的協調系數分別為0.482、0.437,說明專家對各指標的協調程度相對較高;且專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說明專家的權威性較高,協調性較好,意見比較集中,咨詢結果較為可靠。
3.2網約護士服務滿意度評價體系內容分析 本研究通過文獻分析、專家咨詢的方式構建網約護士服務滿意度評價體系,包括服務內容、服務態度、服務環境、服務水平4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以及37個三級指標。研究表明,服務內容與護理人員服務質量息息相關,護理所提供的服務內容越全面,患者對其服務滿意度越高[6];健康教育能夠促使患者對自身健康有更好的認知;制定健康計劃能夠避免某些行為或習慣影響健康,促進患者后期康復;人文關懷能夠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信任,同時也是構建良好護患關系的橋梁[7-8]。服務態度是社區患者關注的重點,當護理人員服務態度較差時,社區患者及其家屬更傾向于選擇醫療機構[9];護理人員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使患者愿意配合治療,滿足患者心理慰藉[10]。據調查,由于護理人員態度冷漠、語言生硬、與患者發生言語沖突而產生的護理服務質量問題投訴最多[11],良好的情緒管控能力能夠減少護患沖突。良好的服務環境是網約護士服務模式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費用的合理性是患者及其家屬購買護理服務的基礎;網約護士服務的便捷性能加強患者購買意愿;保障患者信息及人身安全是網約護士護理服務推行的根本,由于網約護士護理環境是在家庭中,居家護理的安全性尤為重要[12-14]。護理人員服務水平的提升能夠提高患者滿意度[15],基礎護理技能、康復保健技能、基礎護理知識等是護理人員必備的要素。因此。護理人員需加強對專業技能的學習和積累;護理的及時性反映護理人員的應變能力,護理人員也應提高相應的服務意識。網約護士會面對不同的患者,其工作能力、服務水平、服務態度等均直接影響患者的體驗。
3.3網約護士服務滿意度評價體系權重分析 網約護士服務滿意度評價體系一級指標中,服務環境(0.360)與服務水平(0.269)所占的權重較大,這與《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求相一致[1]。護理環境和護理技術水平是影響患者對護理人員滿意度的關鍵,患者及其家屬選擇網約護士的前提是基于安全的護理環境,并且護理費用在其可承受的范圍內。此外,患者更愿意選擇護理技術水平較高的護理人員,護理人員具有較高的基礎護理能力,能夠給患者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使患者更快地康復。在二級指標中職業道德(0.115)、患者人身安全(0.110)、費用合理性(0.104)、人文關懷(0.102)、個人信息安全(0.091)、護理及時性(0.091)這6個指標的權重較高。究其原因,與目前的醫療環境、患者需要密切相關。網約護士是以醫療機構照護為基礎,居家照護為輔的多層次護理服務體系,而居家照護的安全性尤為重要,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具備相應的護照資質和道德標準;網約護士是通過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為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護理服務,而患者的主要訴求是在經濟許可的基礎上尋求護理服務,并能夠得到一定的關懷。因此在網約護士護理服務模式推行中,首先要重點關注患者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信息安全,這就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人員需提高相應護理技能,注重提升自我職業道德,注重對患者隱私安全的保護;其次,費用問題是制約網約護士護理服務發展的重要因素,建議相關部門能夠將網約護士護理費用納入醫保范圍內,積極推進多元籌資機制,護理機構按照醫療護理服務標準合理定價,促使網約護士護理服務可持續發展;此外,人文關懷亦是患者關注的重點,建議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使患者在身體康復的同時,心理上也得到慰藉,以此構建融洽的護患關系。
本研究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訪談、專家函詢及層次分析法構建網約護士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本研究為階段性報告,后期將對指標體系進行驗證,為網約護士服務滿意度提供測量工具,同時也為網約護士護理服務推進奠定基礎。但由于本研究對某些指標的界定不夠準確,在樣本選取上不夠全面,因此該指標體系還需通過實踐驗證,并做進一步的完善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