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清
(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22)
豐樂河大橋工程由德江岸、務川岸構成,且分屬不同的鄉鎮所管轄,大橋斜跨豐樂河,場區附件的地勢十分陡峭,在河流的長期侵蝕下,形成了一個狹窄且長度較大的峽谷,尤其是地表,更是受到了嚴重的溶蝕,故地勢具有非常大的起伏。在設計時,設計人員采用了整幅設計的方式,并且主跨結構對稱。
(1)主要工作內容
豐樂河大橋工程掛籃懸臂施工由以下施工內容構成:①拼裝和預壓掛籃;②測量放樣;③安裝鋼筋和豎向預應力;④安裝橫向預應力和縱向預應力管道;⑤安裝模板;⑥澆筑和養護混凝土;⑦張拉和穿索縱向預應力;⑧掛籃錨固與行走;⑨橫向和豎向預應力張拉壓漿;其他工作內容。
(2)掛籃施工工藝流程
掛籃懸臂施工工藝流程如下所述:測量放樣→底模、外模和堵模安裝及調整→扎底板及腹板鋼筋→布設預應力管道及豎向精軋螺紋鋼筋→安裝內模→綁扎頂板鋼筋及頂板預應力管道束→測量復查模板等→報驗→混凝土灌注→拆側模、內模→穿索張拉→壓漿→落底模→掛籃縱移就位→進行下次循環直到合攏。
豐樂河大橋所采用的掛籃形式為菱形掛籃,掛籃系統的組成部分相對較多,分別是主桁系統、走行系統、錨固系統、底籃系統、吊掛系統、平臺及防護系統和模板系統。
(1)主桁系統。在上述系統中,主桁系統屬于一種受力構件,結構為菱形結構,其組成部分較多,通過連接的方式形成,包括銷軸、前上衡量、連接桁架等等,銷軸是主要的連接構件,為系統的拆裝和運輸創造了有力的條件。稱重桁架的前端還架設一個由型鋼焊接而成的前上橫梁。主桁架作為主要的承重構件,通過橫向聯結方式的使用,將兩個榀菱形主桁架聯結到一起,從而形成了一種高承重性能的主桁架。兩個榀菱形主桁架之間的距離為6.2 m,高度為3.5 m,前后節點之間的距離為4.5 m,主桁架的長度為10.3 m。為保證主桁架的應用質量,在制作時,還采取了槽鋼焊接的結構,然后利用銷軸實現節點和箱體間的連接。此外,還在榀菱形主桁架的豎桿上設置了橫向聯結,通過這種措施的應用,使主桁架的橫向穩定性大大增強。
(2)走行系統。走行系統由以下幾個構件組成,分別是前支座、滾輪架、軌道、牽引設備、墊梁、后支座扥等。在掛籃走行階段,滑行是前支座的軌道運行方式,在到達規定位置后,前支座會與后支座相連接,然后在軌道上行走。在掛籃走行時,施工單位使用了多個千斤頂,保證地模平臺和外側模的移動與前后支座相同。
在走行階段,為了實現對傾翻力有效抵抗,施工單位設計了一種有效的傳力途徑,這個途徑是主桁架后節點→后支座→軌道→墊枕→豎向預應力粗鋼筋。
(3)錨固系統。兩個主桁架的后節點是錨固系統所在的位置,由于主桁架的數量為兩個,因此,所采用錨固系統也為兩組,且每組錨固系統,由若干個構建組成,通過這些構件的使用,對混凝土澆筑施工階段所產生的傾覆力矩進行抵消,以降低施工難度,提高施工的安全。該系統的傳力途徑如下所述:
主桁架后節點→后錨上扁擔梁→后錨桿→預埋精軋螺紋鋼筋→已澆混凝土。
(4)底籃系統。在掛籃施工過程中,梁段的混凝土重量較大,且放置方式為垂直放置,通過鋼筋進行捆綁,避免其發生移動,因而底模平臺所承受的重力較大。在實際設計階段,需要使用底模板、前后橫梁和縱梁組成一個完整的平臺,為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提升平臺的結構強度,采用了大塊鋼模板作為了底模板的制作材料,同時,縱梁和衡量皆采用了型鋼進行組焊,以保證平臺的質量。
(5)懸吊系統。對底模平臺、外模和內模進行懸吊,是懸吊系統的主要功能。同時,該系統還可具有傳送功能,可以在懸吊模型后,將其傳送到制定的位置。該系統由底模平臺、吊桿、墊梁、千斤頂等構件組成,吊點的總數量為10個,并采用精軋螺紋鋼筋和鋼板作為吊帶,以提升吊帶的強度。此外,墊梁、千斤頂和扁擔梁所處的位置是前上橫梁,通過組合的方式,形成了一個調節裝置,其目的在于賦予其調節功能,促使懸吊平臺在懸吊底模平臺時更加穩定。
(6)模板系統。通過橫梁的使用,在上前橫梁和已澆塊段上吊掛內外模板,其中,外部模塊的制作方式為大塊鋼模拼裝,而內模板由一個整體鋼模板構成,其行走方式為軌道行走。
(7)防護系統。防護系統由上下通道、操作平臺組成,其作用為保證施工人員的施工安全。
(1)掛籃拼裝
在模塊施工結束,且與施工要求相符后,接下來需要對行走軌道位置進行找平,并完成軌道的鋪設,在施工時,施工人員使用了M20級的水泥砂漿。
掛籃拼裝施工需要在箱梁塊完成預應力張拉施工后進行,同時,在拼裝過程中,必須遵循施工圖紙的要求,不得出現違規操作。
在掛籃拼裝施工階段,首先施工人員需要完成主桁和錨固系統、上橫梁和懸掛系統的安裝,之后安裝底欄結構,而模板系統需要最后安裝。
(2)抗風穩定措施
為達成抗風的目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抗風措施。
①主桁抗風措施。通過錨固方式的使用,提高箱梁和掛籃連接的穩定性,其技術方法為,將錨固扁擔梁設置在前支腿附近的主梁中,然后使其連接箱梁豎掛向預應力筋。
②底籃及側模抗風。底籃和側模板與其他構件相比,更容易在風力因素的影響下而損壞,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抗風措施,使掛籃的穩定性得到保證。建議,施工單位將兩道十字抗風拉桿設置到底籃前橫梁上,并且掛籃需要與已澆塊段的箱體相錨固。
(1)試驗目的。通過試驗的方式了解掛籃結構在各種情況下的變形和內力,判斷其實際工作狀態是否可以滿足設計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第一,對掛籃非彈性變形進行控制;
第二,通過試驗的方式,測定掛籃前端在荷載作用影響下出現的位置變化;
第三,測量在最大荷載作用力下,掛籃主桁各桿件、前吊帶及后錨產生的應力。
(2)試驗方法。本次試驗所采取的方法為反力架方法,通過千斤頂的使用,逐漸增加荷載作用力。試驗荷載的取值標準為,箱梁段最大塊段的1.2倍。試驗步驟如下所述:首先將預埋反力架埋設到兩個腹板之中,在反力架四周設置網片鋼筋。與此同時,安裝反力架系統。然后將底模板設置到掛籃的底籃上,并在此基礎上,完成橫向枕木、鋼板和工字鋼的鋪設。最后對箱梁澆筑時的加載情況進行模擬,同時進行觀測點的布置,不斷增加預壓力,并通過觀察的方式,獲取試驗結果。
綜上所述,掛籃懸臂施工工藝作為道橋工程施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應用于道橋工程施工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因此,建議施工單位在工程施工中,重視這項工藝的使用,并結合工程設計要求和實際情況,對施工工藝加以創新和優化,以此來保證施工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