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美


摘 要:本文從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查研究入手,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調研指南》一書為基礎,結合各國具體的版權因子數據,對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中的版權因子進行了深入分析與研究,并對版權因子研究在開展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與掌握版權產業發展水平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概括總結。
關鍵詞:版權因子 版權產業 經濟貢獻
隨著版權產業經濟地位的日漸重要,世界各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編寫的《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調研指南》(以下簡稱《調研指南》)一書的指導下,陸續開展了本國或本地區的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其中,版權因子作為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體系中的重要因素,其測算工作已成為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基于版權因子的重要程度較高以及國內外的相關研究較少,本文以WIPO的《調研指南》為基礎,通過統計與分析各國具體的版權因子數值,對版權因子開展系統研究,希望能為該領域的相關研究提供些許參考。
一、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
隨著版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日益廣泛與深刻,世界各國開始用經濟的眼光審視與分析版權,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量化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世界上量化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紀后半葉。20世紀70年代,加拿大和瑞典首次進行了全面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美國、新西蘭、荷蘭、德國和奧地利等國也相繼進行了相關研究。到20世紀90年代,此類研究的全面性達到了一個更高水平,涉及的地域范圍也逐漸擴展。[1]
為了給各國調研提供切實可行的工具,也為了提高各國之間的可比性,WIPO在總結各國調研經驗的基礎上編寫了《調研指南》一書,對版權產業經濟貢獻的調研方法進行了系統總結。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美國、中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按照WIPO《調研指南》中的方法開展了版權產業經濟貢獻的調查研究,并發布了相關調研報告。
二、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中的版權因子研究
在《調研指南》中,WIPO將版權產業分為核心版權產業、相互依存版權產業、部分版權產業和非專用支持產業四類。在對各類版權產業進行研究分析之時,必須先確定該產業中的版權份額,并將非版權的部分排除在外。例如,不是所有黃金首飾的價值都與版權相關,只有藝術方面的價值才與版權相關。確定某一產業版權份額的過程就是計算該產業版權因子的過程。因此,WIPO將版權因子定義為“版權在某一特定產業中的份額或者對版權的依賴程度”。
(一)核心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和非專用支持產業的版權因子
根據《調研指南》,在四類版權產業中,WIPO明確了核心版權產業版權因子的數值,提供了非專用支持產業版權因子的計算公式,各國可相對容易地獲取該兩類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
1.核心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
核心版權產業是完全從事創作、制作和制造、表演、廣播、傳播和展覽、發行、銷售作品和其他受保護客體的產業,主要包括新聞和文學作品,音樂、戲劇作品、歌劇,電影和視頻,廣播和電視,攝影,軟件、數據庫和電子游戲,視覺和美術藝術,廣告服務,版權集體管理組織。[2]WIPO認為核心版權產業的產品價值可以完全歸算于版權,因此其版權因子數值為100%。以新聞出版產業為例,其產業內全部活動都與作品或其他版權保護客體相關,包括生產(創作、制作和制造)、無形傳播(表演、廣播、傳播、展覽),以及有形傳播(發行、銷售和服務),因此新聞出版領域內的產品價值可以完全歸算于版權,版權因子可按100%計入。
2.非專用支持產業的版權因子
非專用支持產業是指其中的一部分活動與促進廣播、傳播、發行和銷售作品及與其他受保護客體具有緊密聯系且這些活動還未被包括在核心版權產業中的產業。[3]其主要包括一般批發和零售業,一般交通運輸業,信息和通信業。在《調研指南》中,WIPO提供了明確的非專用支持產業版權因子的計算公式,各國只需要按照公式要求代入數據即可,盡管測算難度不大,但該公式對其他三類版權產業的相關數據依賴程度較高,特別是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數值與部分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數值,直接影響了非專用支持產業的版權因子數值的準確性。
(二)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和部分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
在《調研指南》中,WIPO提供了多種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版權因子和部分版權產業版權因子的測算方法,但這些方法均是在各國進行充分、全面的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才能適用。也就是說,該兩類版權產業版權因子的測算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各國的實地調研工作。然而,受各國國情、產業發展水平、實地調研程度以及研究人員學科背景與思維模式等因素的影響,不能確保各國都能毫無阻礙地進行全面的實地調研,更不能確保各國的實地調研結果都能準確反映客觀實際,這就大大增加了各國測算該兩類版權產業版權因子的難度,因此這兩類版權產業版權因子的測算工作是所有版權產業版權因子測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以下將對這兩類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進行重點研究。
新加坡、匈牙利、菲律賓、保加利亞、黎巴嫩、哥倫比亞、克羅地亞、荷蘭、烏克蘭、韓國、肯尼亞、馬拉維、南非、泰國、土耳其等15個國家按照WIPO《調研指南》的方法進行了版權因子測算與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并在調研報告中較為完整地公布了以上兩類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數值。本文將對以上國家的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和部分產業的版權因子進行匯總,并加以對比分析,力爭在數據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①
1.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
相互依存版權產業是從事制作、制造和銷售、租賃或出租其功能完全或主要是為了促進作品及其他受保護客體的創作、制作或使用的設備的行業。根據對核心版權產業的支持程度,相互依存版權產業可進一步分為核心相互依存版權產業和部分相互依存版權產業。其中,核心相互依存版權產業是與核心版權產業的產品一起被消費的,是“版權硬件”,例如,沒有電視機就不能收看電視節目,主要包括電視機、收音機、錄像機、CD播放機、DVD播放機、磁帶播放機、電子游戲設備及其他類似設備,計算機和有關設備,樂器;部分相互依存版權產業與核心版權產業的關聯程度相對較小,但將其劃入版權產業的原因也是它們通過輔助設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版權作品的使用,這組產業與多用途技術設備相聯系,除了用于版權產品和其他受保護的客體之外,還有其他用途,主要包括照相和電影攝影器材、復印機、空白錄音介質、紙張。[4]
從相互依存版權產業包含的具體行業來看,無論是核心相互依存版權產業還是部分相互依存版權產業,其本身所包含的版權成分都很低,但它們都以一種至關重要的方式支持版權作品的使用。換句話說,相互依存版權產業是因為產品的用途而不是因為產品本身包含的版權成分而歸入版權產業的。在各個國家中,相互依存版權產業對版權產品使用的支持作用是相同的,因此,各國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數值特別是核心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數值應基本一致。[5]
但是,從表1可以看出,各國測算出的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數值并不完全一致或接近,可明顯分為兩類國家,且兩類國家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一類國家如韓國、匈牙利、烏克蘭、土耳其等,將相互依存版權產業中的全部產業組的版權因子都認定為100%,這將大大提升該類國家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率;另一類國家如新加坡、荷蘭、泰國、菲律賓等,是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對相互依存版權產業中不同的產業組確定了不同的版權因子,且數值大部分都在20%—40%之間。相比之下,第二類國家的版權產業經濟貢獻率會大大降低。這說明各國對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的版權屬性的理解存在較大差別。
針對以上不一致問題,建議WIPO在相互依存版權產業領域確定基本統一的版權因子數值。具體來說,WIPO應組織各國召開一次國際專家研討會議,圍繞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數值進行深入探討,在充分聽取各國建議的基礎上,首先,確定統一的核心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固定值,供各成員國直接使用。按照核心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的屬性,其版權因子完全可以按照100%計入;其次,確定部分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版權因子的參考幅度,各國可根據本國調研實際在此幅度范圍內調整。以上兩點工作還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核心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數值要高于部分相互依存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數值;第二,該套版權因子數值在各國都可以適用。
2.部分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
部分版權產業是指部分活動與作品及其他受保護的客體有關的產業,包括創作、制作和制造、演出、廣播、通信和展覽、發行和銷售等。其主要包括服裝、紡織品和制鞋,珠寶和硬幣,其他手工藝品,家具,家庭用品、陶瓷和玻璃,墻紙和地毯,玩具和游戲用品,建筑、工程、調查,博物館,內部裝修設計。[6]
從部分版權產業包含的具體行業來看,各國部分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的數值受產業發展水平、實地調研程度、研究人員學科背景與思維模式等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各國在上述因素之間的差異必然會導致其部分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數值的差異。例如,從產業發展水平來看,發達國家的產業發展水平較高,技術研發與產品設計能力較強,其版權因子的數值就會高。而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發展水平較低,更多處于加工、組裝與生產等低端環節,其版權因子的數值就會相對較低;從實地調研程度來看,實地調研范圍廣泛與深入的國家測算出的版權因子數值會符合本國客觀實際,而實地調研范圍狹窄與淺顯的國家測算出的版權因子數值會偏離本國客觀實際;從研究人員的學科背景與思維模式來看,擁有版權知識背景的研究人員對某件產品所包含的版權價值所占比例的判斷會相對準確,相反,不具備版權知識背景的研究人員對該產品所包含的版權價值所占比例的判斷可能會存在較大偏差。
但從表2的數據來看,各國在多個部分版權產業類別中的版權因子的數值卻呈現了相同或相近的特點。例如,服裝、紡織品、制鞋和家庭用品、陶瓷、玻璃這兩個產業組版權因子的數值大部分都低于1%;家具,墻紙、地毯,建筑、工程、調查和內部裝飾設計四個產業組的版權因子的數值大部分在1%—10%之間;珠寶和硬幣產業的版權因子的數值大部分在20%—30%之間;其他手工藝品、玩具游戲用品及博物館這三個產業組版權因子的數值大部分在40%—50%之間。這是各國之間相互參照與借鑒的結果。
針對以上相似性問題,建議各國進一步提高部分版權產業版權因子的精確度。首先,各國要特別注意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部分版權產業版權因子數值上的差距。以服裝產業為例,從事服裝技術研發與品牌設計的歐美國家處于版權附加值鏈的頂端,其版權因子的數值要遠高于那些從事服裝生產與加工環節的東南亞國家。其次,各國應將實地調研工作做廣泛、做深入、做細致。以陶瓷產業為例,陶瓷產品具體可分為藝術陶瓷、家用陶瓷與建筑陶瓷等多種類別,它們包含的版權價值也不盡相同,不可將整個陶瓷產業對應一個相同的版權因子。這就要求研究人員要分別進行調研與測算,其中藝術陶瓷的版權因子應該高于家用陶瓷和建筑陶瓷,特別是限量生產的藝術陶瓷,甚至可以歸到藝術作品行列,版權因子的數值應更高。最后,各國應提高相關研究人員的版權認知度,重視版權專業人才的培養,確保對各行業的版權價值做出準確判斷,從而進一步提高其版權因子的精確程度。
綜上,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中的版權因子研究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其中相互依存版權產業與部分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的測算更是相對復雜與困難,既不能“以點概面”,也不能“拿來主義”,各國必須要在各個版權產業自身特點和發展實際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調研與精確測算。如有國情、法律制度、經濟結構等重大變化,各國的版權產業也會發生改變,相對應的版權因子數值也應隨之調整。對此,WIPO應建立一個穩定、規律、廣泛的成員國交流機制,方便各國在充分了解本國版權產業發展實際的基礎上,開展國際對比,并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做法與經驗,以不斷提高版權因子測算的準確度。
三、結語
在整個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體系中,版權因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開展版權因子研究對于進行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掌握相關版權產業發展狀況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開展版權因子研究有利于確保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的科學性與可靠性。版權因子測算是版權產業經濟貢獻測算不可或缺的一環,特別是相互依存版權產業和部分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數值,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的數據成果。其次,開展版權因子研究有利于準確掌握相關版權產業的發展水平與趨勢。一般來說,在各國版權因子數值準確的前提下,與其他國家相比,如果某一國家的某一版權產業的版權因子數值相對較低,說明其版權所發揮的作用較小,產生的價值較少,產業的創新能力較差,核心競爭力較弱,發展水平較低。反之則亦然。
注? ? 釋:
①如產業內無重大變化,版權因子數值一旦確定,就可延續使用。表中新加坡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 in Singapore(The 2004 report)》;匈牙利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 Industries in Hungary 5》;菲律賓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 in the Philippines(1999)》;保加利亞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 in Bulgaria(2005)》;黎巴嫩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 in Lebanon(2005)》;哥倫比亞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 in Colombia(2002-2005)》;克羅地亞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 of Croatia(2002、2004)》;荷蘭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Relevant Industries in the Netherlands(2011)》;烏克蘭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 in Ukraine(2005)》;韓國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2006-2009)》;肯尼亞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 in Kenya(2007)》;馬拉維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 in Malawi(2009)》;南非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 in South Africa(2008)》;泰國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 in Thailand(2002-2006)》;土耳其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報告《Study on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pyright Industries in Turkey(2009-2011)》。
參考文獻:
[1]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調研指南[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4][5][6]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調研指南(2015年修訂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中國版權相關產業的經濟貢獻[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系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