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萍
【摘要】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覆蓋了學生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所有階段,它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學習,又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指路明燈,有著智育和德育的雙重效用。每個階段的學習都要起到承前啟后、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思政課的學習呈現出整體性,不再是一種割裂的狀態。
【關鍵詞】思政課? 小學階段? 中學階段? 大學階段
一、新時代學校思政課的新趨勢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深刻闡明學校思政課的重要意義,就如何辦好新時代思政課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為做好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提出的意見。
二、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整體性
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社會時代背景的變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需要進行不斷改革和創新,使之在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在整體上又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教材編寫體系。在教學的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教師在完成本階段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使學習成為一個階段性系統性的過程。
(一)小學階段是啟蒙
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從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出發,對學生進行生活常識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教材內容和案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而相應調整,例如,最近引起熱議的經典兒歌《一分錢》改成《一元錢》的事件,在網上備受爭議,有人認為現在物價飛漲,現在的孩子對一分錢是沒有概念的;也有人認為這樣篡改經典兒歌,是對作者的不尊重;也有人認為沒必要大驚小怪,不管是一分錢還是一元錢,作者的初衷只是想通過兒歌的傳唱讓孩子們培養一種拾金不昧的優秀品質。由此可見,對孩子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教育素材的選擇和使用都要經過反復推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了解當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時代的變化使思政課變得更加重要且必要。然而,也使思政課教師面臨更嚴峻的形勢和更大地挑戰,迫切需要教師采取恰當的方式進行引導,在小學階段就應該開始培養對思政課的興趣,真正融入思政課的學習中,為今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中學階段是關鍵
1.初中階段的思政課
在初中階段,學校、家長和學生會對思政課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是副科就不加以重視,有些地區和學校讓負責其他科目的教師來上思政課,甚至存在把本課程的時間用來上其他主科課程。因此,就存在非專業教師對教材吃不透,思政課的實際課時數遠遠少于教育部規定的課時數等情況。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用相應課程來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是非觀,解決成長當中遇到的困惑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教學要結合教材,也需要結合學生實際,通過一些社會熱點事件地分析和討論,現實案例的學習使學生更容易能接受和理解。2019年3月18日,在習近平主持召開的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吳又存是湖北省唯一發言的教師代表。他把思政課上成了學生最喜愛的課,把道德與法治的種子播進了學生的心中。一堂有趣的初中思政課是什么樣的?在湖北省武漢市解放中學某班教室內,吳又存在他精彩的案例解析中,不時吟詩誦詞,講到動情處還唱起花鼓戲,教室里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吳老師的課堂不僅僅限于教室,他曾帶學生到學校操場、解放公園、市民之家等地方上課。他認為學生要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在社會中感受道德修養的重要性,在案例中感受法治的嚴肅性。“我的理想就是做新時代最好的初中思政課教師。”吳又存認真地說,“雖然這個‘最好可能永遠達不到,但卻是一種屬于思政課教師的追求和信仰。”初中階段的思政課比小學要更進一步,需要以一種更加貼近社會的方式,重在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只有這樣,才能為高中進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2.高中階段的思政課
高中階段的思政課學習,在難度和深度上都更進了一步。一方面,為了高考,教師和學生在無形中就會把思政課的學習變得分數化和功利化,使思政課的學習完全淪為一種理論知識地灌輸,德育和實踐性方面就會削弱;另一方面,在高強度學習的重壓之下,學生就會對純理論地教化感到反感,逐漸對思政課失去學習興趣,導致學生把偏見帶到大學思政課的學習當中。高中階段的思政課理論性和邏輯性比初中階段要增強,這時,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地變化進行更加具有深度地分析和講解,通過不斷開發學生的思維,同時通過時政新聞,使學生了解世界形勢和國家地區的發展狀況,結合所學的歷史地理知識,豐富自身知識儲備,這樣的學習對于高考來說是磨刀不誤砍柴工。高中階段的政治課學習,在知識性、邏輯性和思維性方面應該為大學階段的學習做好充足地準備。
(三)大學階段是升華
大學階段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所有高校的所有專業都需要學習的公共必修課。從現狀來看,大學生當中存在的普遍現象是對思政課提不起興趣,認為只要期末及格拿到學分就行,相當一部分學生是把思政課當成一種任務來完成;從必要性來說,大學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面對人生的新階段,新時代的大學生該如何選擇?思政課所傳遞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能夠給出最好的答案。當然,這種引導作用地發揮,光靠教材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循循善誘。這就對教師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前有智者說,想給學生一碗水,你首先要有一桶水;后有學者說,要有一條河,才能給學生一杯水。言下之意,作為教育者自己必須先接受教育,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知識和高尚的品德才能給學生以熏陶和啟迪,才能以馬克思主義知識的魅力感染學生,才能塑造學生的遠大格局,使學生從一個中學生真正成長為一個有著獨立思考能力的大學生。
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在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把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每一個階段都聯動起來,通過其整體性地發揮,更好實現思政課智育和德育的雙重目標。
參考文獻:
[1]胡曉敏.教育者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析[J].南方論刊,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