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軍,陳艷娟,婁國梁,袁 敏,陳 永
(1.貴州省人民醫院郵電醫院,貴州 貴陽550001;2.暨南大學,廣東 廣州510630;3.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 廣州510000)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臨床常見的炎性腸病,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及黏液膿血便等臨床癥狀。UC病理表現為結腸黏膜層和黏膜下層連續性炎癥,通常先累及直腸,而后逐漸向全結腸蔓延。UC易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甚至有癌變危險,其病因和治療是近年來醫學界主要關注的問題之一[1-2]。腸道黏膜免疫反應異常激活是導致UC腸道炎癥持續性發生、發展和轉歸的直接因素,且該病具有反復、遷延難愈等特點。目前西醫臨床主要采用氨基水楊酸鹽、糖皮質激素、免疫調節劑、生物制劑等治療,臨床癥狀可有一定程度的緩解,但均不能達到理想效果[3-4]。近年來,采用中醫藥治療UC已取得一定進展,本文所述病例運用甘草養陰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報道如下。
患者,女,30歲,2016年12月10日因“反復腹痛、腹瀉、腹脹伴黏液膿血便2年余”入院。2年前患者因勞累后出現腹痛(輕度全腹痛),伴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緩解,腹脹、腹瀉(每日5~10次),大便多為糊狀,伴有黏液膿血。經結腸鏡檢查及病理結果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給予美沙拉嗪腸溶片每次0.5 g,每日4次;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 L,地塞米松5 mg,云南白藥2 g,康復新液50 m L保留灌腸,每日2次。治療10 d后黏液膿血便表現逐漸好轉,腹痛、腹瀉明顯緩解,但偶有腹脹。繼續服用美沙拉嗪腸溶片3個月后,患者不適癥狀均消失,復查腸鏡顯示臨床治愈。隨后予美沙拉嗪腸溶片減量并繼續服用9個月后停用。
患者半年前因食用冰冷食物后再次出現腹痛、腹瀉伴黏液膿血便,每日大便10余次。無發熱、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無腸外表現。查體:生命體征平穩,臍周輕壓痛,無反跳疼、肌緊張,腹部包塊未觸及,腸鳴音正常,心肺未見明顯陽性癥狀。血常規: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4.3%(正常參考值:40%~75%),淋巴細胞百分比19.2%(正常參考值:20%~50%)。C-反應蛋白(CRP)1.09 mg/L(正常參考值:0.00~5.00 mg/L),紅細胞沉降率(ESR)30 mm/h(正常參考值:0~20 mm/h)。大便常規提示:稀糊便,便中帶血,黏液(+),紅細胞(+++),白細胞(++),大便隱血(+);腸鏡檢查提示: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黏膜彌漫充血、水腫,黏膜下血管紋理模糊,呈“毛玻璃樣”改變,見散在糜爛及淺表潰瘍,病變以直腸為重(見圖1A-C,掃描標題處二維碼,下同)。診斷考慮“潰瘍性結腸炎復發”。本次治療經患者同意,采用甘草養陰湯(上海牽正健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治療,每次20 g沖服,每日3次。治療10 d后患者腹痛、腹瀉、腹脹伴黏液膿血便逐漸緩解,治療2個月后無上訴癥狀。復查腸鏡提示:距肛門約25~35 cm乙狀結腸部分黏膜呈白色瘢痕樣改變(見圖1D-F)。病理結果提示:(距肛門約10 cm)腸黏膜急慢性炎伴糜爛,肉芽組織增生,(直腸)腸黏膜慢性炎,固有層淋巴組織增生。繼續服藥半年,未見不良反應,未見病情復發。因患者已懷孕數月,暫時未復查腸鏡。
潰瘍性結腸炎屬中醫“痢疾”“便血”等范疇,認為脾胃虛弱、濕熱疲毒之邪內蘊腸腑為該病的主要病機,治則為健脾益胃、活血祛疲、燥濕厚腸[5]。《傷寒論》第158條載:“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6]近年來,關于UC的中醫藥研究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中醫藥治療UC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并且不良反應較小,安全性高,患者依從性好,適合長期應用[7]。
在本病例中,患者自愿采用甘草養陰湯。結合其具體病情及一般情況,認為甘草養陰湯對其病情的緩解療效顯著。甘草養陰湯顆粒根據東漢名醫張仲景《金匱要略》記載的甘草瀉心湯改良而來,主要包含甘草、人參、羅漢果、干姜、蒲公英、玉竹、大棗等。其中,甘草具有抗炎、免疫調節和抗腫瘤作用[8-9]。有研究表明,甘草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能促進體內水鈉潴留和鉀的排出,且有抗炎、抗過敏作用,對潰瘍面有保護作用[10]。人參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炎、抗過敏、抗利尿及抗腫瘤等多種作用。藥效學研究證實,人參皂苷Rg1能增加正常小鼠脾臟、胸腺重量,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Rh1能促進脾細胞增殖、下調Con A誘導的T細胞增殖,同時人參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調節內分泌系統功能,消除自由基[11]。羅漢果能使腸管松弛而解痙,對腎上腺素引起的腸管松弛也有拮抗作用,使腸管恢復自發性活動,對腸管運動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羅漢果的多糖成分也能明顯增加胸腺、脾臟等免疫器官的重量和腹腔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百分率及吞噬指數,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增加淋巴細胞轉化率,提高免疫功能,具有較強的抑菌活性[12]。干姜能促進胃腸的血液運行,促進胃腸蠕動,臨床主要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干姜具有鎮痛抗炎、抗腫瘤、抗潰瘍、抗缺氧、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等多種作用,干姜提取物對機體免疫功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對細胞因子的增強作用具有時間依從性[13]。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尿散結,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蒲公英提取物對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亢進、滲出水腫、纖維組織增生等有抑制作用,具有明顯的體內抗炎活性[14]。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胃、益氣和中、清熱解毒、緩急止痛功效,具有抗菌消炎、調節機體免疫力等作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