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紅,田霞,陳思,李小璐,宋儷嬋,楊柳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一種傳染性很強的呼吸道疾病。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其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防控措施[1-2]。為盡快控制疫情發展,2020年2月3日,湖北省武漢市防控疫情指揮部決定對患者進行分類救治,緊急建立并啟用方艙醫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癥患者[3]。我院和武漢市5所醫院及國家醫護團隊共同負責接管武漢市江漢方艙醫院。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傳染性極強的特點,為避免聚集,對于成批轉入患者,加強分診管理,確保轉入工作的順利完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武漢市江漢方艙醫院分為一樓東、中、西3個區和二樓東、中2個區共5個廳,細分為36個區、77個病房,東區收治女性患者,西區收治男性患者;中區為男女性患者混合收治。方艙分診的管理團隊由6所本地醫院團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附屬協和醫院、附屬武漢兒童醫院,湖北省第三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第四醫院)和10個國家護理團隊(山西隊、海南隊、貴州隊、云南隊、廣東隊、廣西隊、河南隊、浙江隊、天津隊、新疆隊)共同組成。16支醫護團隊共179人參與分診工作,本地31人,外地148人。
1.2方法
1.2.1開艙前培訓 江漢方艙醫院指揮部組織方艙工作人員學習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江漢方艙醫院感染防控制度與流程、醫務人員穿脫防護服流程、各區域消毒技術方案、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處置流程、防護用品不慎脫卸破損的處理流程等相關知識[4-6],至人人掌握。
1.2.2合理分配預檢分診人員及排班 上班采取24 h輪班制。本地人員班次為:當日A1班7:30~14:00,次日A2班13:30~20:00,第3天P班19:30~2:00,第4天N班1:30~8:00,休息2 d后進入下一輪回,2班間隔時間24 h。每支國家隊根據人數分為2~3組,每組6~8人,班次為:當日A1班7:30~14:00,次日P班19:30~2:00,第3、第4天休息,第5天N班1:30~8:00,第6、第7天休息后進入下一個輪回,2班間隔時間為36 h。每班設護理總值班1人,根據當天患者收治情況、護士在崗勝任力進行彈性安排。
1.2.3分診流程
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診斷標準收治確診的輕癥患者。
1.2.3.1入艙前審查 由方艙指揮部將社區轉入患者名單下發至方艙醫院負責人,負責人審核名單后下發至護理總值班,由護理總值班負責核對醫院收治名單與社區轉運名單,協調預檢分診中需處理的事宜,指導護士開展預檢分診相關工作。
1.2.3.2轉入前篩查 護士2人合作完成,1人詢問患者病史并根據入艙評估標準評估;另1人核對身份信息并測量患者體溫、呼吸和血氧飽和度,符合各項收治標準的患者,繼續接受入艙復核。對于不符合方艙醫院收治標準、非指揮部名單范圍、身份證件不相符的患者,均給予耐心細致的解釋說服,并安置由社區開車送回原地點。
1.2.3.3入艙時復核 護士2人合作完成, 1人核對患者身份信息,并再次測量體溫、呼吸、血氧飽和度,再次確認符合收治要求。另1人對患者進行信息建檔登記、收治分區與床位安置,并填寫含有姓名區號、床位的引導單。注意患者檔案信息錄入準確(姓名、年齡、性別、身份證號、手機號、所在社區、轉入時間、收治艙位區號和床號),早期手工建檔時,要求書寫文字工整,避免匆忙中字跡潦草、難以辨認而造成差錯。中期信息化后,以計算機準確錄入患者信息建立檔案,如(方艙名稱代碼)+(床號)+(入院日期代碼)等。分診護士準確記錄當班收治患者數、空置床位數、轉出人數、出院人數、安置分區和房號、空余床位等,并按時間點準確上報,以便指揮部掌握方艙醫院的收治情況,為可接收患者數、艙內患者飲食、治療用藥、生活物資發放等提供依據。分診過程中尊重患者的感受,既講原則,又注重人性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聚集性發病的特點,家庭成員同時患病住院,在床位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尊重患者意愿,調整到同一個病區,使其減少對彼此的牽掛,安心接受治療。
1.2.3.4收治入艙 設立引導護士1~2人,護士持住院引導單,將患者安全護送至艙內,與艙內責任護士做好交接,確定安置的艙內分區和床號,并用對講機告知艙位、分區、床號,便于分診臺護士核對并登記,以保持收治信息一致。若多例患者同時護送,患者之間保持1 m以上的距離。護理總值班依據當日患者入院情況酌情增加引導護士,必要時增派安保人員協助轉運物品,確保患者安全。注意整個預檢分診過程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及時安撫、梳理患者急躁、焦慮的情緒。
1.2.4責任護士協助分診 責任護士在各自分區門口迎接收治患者,與分診護士交接患者的信息、物品等,通知值班醫生進行查房問診和病史評估采集,核對患者信息,發現不一致的情況,及時與分診臺聯系更正。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落實院感防控措施。
1.2.5安保人員協助分診 分診處設專職安保人員負責維持秩序,保障醫務人員和患者安全,協助醫護人員安撫患者的情緒。分診過程中如遇到突發事件,啟動應急程序,及時處置,確保就診環境安全有序。
2020年2月5日至2月29日累計收治患者1 830例,均符合方艙醫院收治標準。分診收治過程無醫患糾紛和不良事件發生。在入艙前審查時發現3批28例患者不屬于收治名單范圍,系轉運司機混淆方艙醫院名稱,經確認后轉送到對應方艙醫院;有29例患者不符合收治標準,由社區予以安置,其中2例重癥患者,上報方艙指揮部后轉到定點醫院住院治療。
當好方艙“前哨兵”,把握“收治關”,是方艙醫院分診的首要任務,是實現科學施策、分類救治,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控制疫情發展的重要環節。方艙指揮部、方艙醫院、社區緊密配合,準確及時傳遞信息,是分診收治工作的有利保障。根據方艙患者收治標準嚴格評估篩查,使輕癥患者集中治療,重癥患者定向轉診,疑似患者集中隔離觀察,以防止疫情傳播。
3.1嚴格審查,積極協調 護理總值班是方艙分診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者,需及時傳達艙外與艙內信息,加強部門間溝通與協調,處理好患者的突發情況,指導護士正確、有效的護理配合,保障整個分診工作順利實施。為加快收治流程,保證患者順利進艙,護理總值班關注方艙工作群,及時獲取收治患者名單,隨時與方艙轉運負責人保持聯系,跟進社區車輛出發時間、預計到達時間等,避免出現社區患者到達方艙,而轉運患者名單滯后的局面,保障了轉運工作有序進行。
3.2認真評估,復核確認 方艙醫院收治對象為已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癥患者。由于患者來自不同的社區,可能混雜有疑似和重癥患者,因此,護士嚴格篩查與認真復核非常重要。每班仔細查看核酸檢測、肺部CT等結果,耐心詢問患者的基礎疾病、是否氧療、氧療類型等,做到“六不放過”,即非對口社區患者不放過,非收治年齡范圍不放過,核酸檢測和CT檢測陰性不放過,有基礎疾病或精神病史不放過,生活不能自理不放過,生命體征檢測異常不放過,甄別輕、重癥患者,達到科學施策、分類救治的目標。
3.3落實身份核查,確保信息準確 患者身份識別是護理質量安全管控的主要內容[7]。方艙醫院初期尚未建立信息化系統,各類數據均手工登記、人工核對。為確保患者信息準確,采取“我問你答”的方式進行身份核查,分診護士問“請問您的姓名、年齡、身份證號、來自社區等”,患者邊回答,護士邊記錄,并再次復述請患者核對無誤,方可填寫住院引導單。由于醫務人員佩戴護目鏡工作,錄入的信息確保書寫工整、字跡清晰可辨;信息化建立患者檔案時,對錄入的患者信息需雙人核對,有效避免了差錯發生。
3.4加強溝通,多團隊協作 方艙醫院分診工作由國家隊與武漢市本地6所醫院共同完成,另外,還有其他支援單位中途加入,加強溝通,多團隊協作非常重要。為此,我們采取提前公布本地團隊和國家隊團隊分診排班,兩隊負責人提前溝通交流,如分診工作掌握程度、團隊護士性格特點與能力、更新的流程與要求、需要磨合的地方等。每班由1所本地團隊護士長擔任護理總值班,護理總值班把重點內容或具體要求以微信形式告知,如上一班的留院人數、空床數、待解決問題等。針對成批收治患者的特點,根據全艙床位、收治患者數對責任護士進行統籌安排,均衡各區工作量。同時盡可能固定搭配班次,兩兩組合完成轉入前篩查、入艙時復核、引導護送任務。分診過程中各區護士既有分工、又相互協作,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同時發揮安保人員、志愿者的作用,協助落實患者安撫與溝通工作,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患者分診安置工作。
3.5加強自我防護,落實院感防控措施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較強,醫務人員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高危人群。方艙醫院不同于醫院隔離病房,醫護人員更多地需要和患者進行交流互動,協助生活護理和進行心理安撫,因此,做好自我防護非常重要[8]。方艙醫院緊急支援的護理人員來源廣泛,很多不是來源于呼吸科、重癥或感染科室,需要不斷加強防護知識培訓。護理總值班協同各醫療隊領隊,定期組織護士加強學習和演練,提升自我防護能力,工作中做好巡查督促,確保了醫護人員零感染。
綜上所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癥患者集中收治方艙醫院是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基礎,而做好分診管理是關鍵。實踐證明,統一指揮、嚴格預檢分診、嚴把收治關、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對疫情有效控制和方艙醫院高效運轉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