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楓
和中國園林相對應的,是西方園林。
提到西方園林,我們腦海中首先冒出來的,恐怕就要說是伊甸園了。《圣經·創世紀》中描寫的伊甸園是眾多藝術家表現的對象,它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時光中的倒影:藝術史中的偉大園林》周文翰著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9年5月
《圣經》上記載,伊甸園中的河水流出伊甸園后分成了四條河:比遜河、基訓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后二者是真實存在并且我們都很熟悉的,那么一些考古學家就據此認為,伊甸園就在兩河流域。也有認為認為,這是早期部落先民聚居之地,這里水草豐美氣候宜人,只需要簡單的狩獵和采集野果,就可以滿足生存需要,這里是遠古人類的樂園。可是公元前10000年左右,近東的氣候變得寒冷,部落居民不得不遷徙以尋找新的居住地,我們的祖先開始栽種谷物和果蔬、蓄養牲畜來獲得食物來源,這就是《圣經》中記載亞當和夏娃生的兒子,一個當了農夫,一個成為了牧羊人,這是農耕和畜牧兩種生產方式起源的隱喻。
如果說伊甸園還處于西方園林的神話時代,那么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則被視為西方園林史的開篇之作。
巴比倫空中花園又稱懸園,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傳說空中花園是公元前6世紀由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倫城為其患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修建的,種植來自她家鄉米底的花木。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羅斯記載說這座花園從下到上逐層收小,每個臺層上布滿帶拱廊的建筑物,栽種各種樹木花草,在宮墻外遠看宛如懸在空中,故名“空中花園”或“懸園”。這個空中花園是真實存在的嗎?19世紀末,德國考古學家在現伊拉克北部發掘出巴比倫城的遺址,他們在南宮苑東北角挖掘出一處半地下、近似長方形的建筑物遺跡,面積約1260平方米,有考古學家認為這很可能就是空中花園的所在地。
而在此之前,1849年,英國考古學家在巴比倫城遺址北部580多千米處挖掘出尼尼微古城的遺址,發現了亞述薩爾貢王朝第二任國王西拿基立修建的宮殿和花園殘跡,牛津大學的斯蒂芬妮·達蕾則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空中花園。
不管哪一個才是當時的空中花園,這兩處遺址的發現說明在古巴比倫國時期確實已經存在了園林,這是西方園林的源頭。之后,從古羅馬園林到法國巴洛克園林和英國風景式園林,在30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西方園林也衍變出不同的園林樣式,成為歐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國巴洛克園林是理性的產物,突出軸線,強調對稱,注重比例。由法國著名造園大師勒·諾特爾主持設計的凡爾賽宮花園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之一。而英國風景式園林剛好與之相反,它因為受到中國的影響,而崇尚自然,英國皇家植物園丘園就是此類園林的集大成之作。植物學家額內斯特·威爾遜年輕時曾在伯明翰植物園、丘園工作,后來受聘于一家園藝公司,專門負責到中國搜羅園藝植物。1899年至1911年,他先后四次到過中國西北部,收集了65000多份植物標本、1593份植物種子和168份植物切片。
這是東西方園林的碰撞的結晶。如今,中國園林元素越來越融入到西方園林中,西方的公園、綠地也在中國遍地開花。伊甸園,那個夢幻般的神話之園如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我們沿著時光的背影追溯它的歷史,我們就會看到許多精美的故事和畫面,那是藝術史中的沉淀和記錄。讓我們追隨那些偉大藝術家的腳步,進入園林的世界。
作者奧爾加·托卡爾丘克,新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本書由116個速寫、隨想、當代故事、歷史傳說組成,一部兼具組詩與史詩特質的奇妙作品,展現一個無比開闊的、多層次的世界,輕與重在此交織,可以從任何一段開始閱讀。在《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之后,作者以更具哲思的視角進入現實與歷史,不斷行動的同時不斷觀察,如記錄一位也許正在記錄“我”的鄰座游客:我們互為互文。